她理财

登录 注册
综合理财 246574姐妹  154610帖子
发帖
清灵水毓

【百万计划·2017】手把手教你做预算

清灵水毓
清灵水毓   清灵水毓 2017-02-25 14:38 阅读(7446)

摘要:大部分文章在教授小白理财的时候,会强调记账的重要性。甚至连理财规划师,都会把“记账”作为开启财务规划的第一步。但是今天,我要跟主流唱个反调:先预算,再记账!有目标才有对照,有对照才有效果。

 

不想看废话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拉到二,看干货。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曾经我认为,财政预算这种事离我是很遥远的。毕竟为数不多的几次听到这个名词,都是在新闻里。所以我一度认为,做预算是ZF或者企业需要干的事。总之,跟既不从政也不从商普罗大众,是没什么关系的。

我在同龄的一代人里,财商启蒙应该算是比较早的。这可能跟家庭环境有关系——作为一个从小就没人管的孩子,自然会有更多时间去胡思乱想。而在经常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合理规划自己手里仅有的那点零钱,至少能让自己不饿死。

所以说,对于我来说,“理财”最初只不过是求生的本能而已。那时候连记账都不会,哪有做预算的觉悟。

上了高中之后,生活费多了一点,但总感觉不知花在哪儿就莫名其妙没了。此刻,我意识到了记账的重要性。

后来独自一人从江苏远赴千里,来帝都上大学。学了关于金融和经济学的课程,我突然醒悟:不做预算的记账,依然会是一笔糊涂账!

 

一、我们为什么要做预算

所以,很多觉得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地记账、节流,却依然摆脱不了月光族身份的同学,症结恰恰就在于此。

只靠记账是无法彻底理清财务状况的,因为没有预算的小伙伴只能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多花了多少——不做预算对于某一项该花多少,心里永远没数。

大部分文章在教授小白理财的时候,会强调记账的重要性。甚至,理财规划师都会把“记账”作为开启财务规划的第一步。

但是今天,我要跟主流唱个反调:先预算,再记账!有目标才有对照,有对照才有效果。

开源是一个缓慢而厚积薄发的过程。在此情况下,为了长期保障比较稳定的生活质量,适度节流势在必行。而我认为,预算和记账,是两条相辅相成的节流之道,缺一不可。

 

二、预算的基本原则

提到预算,就有不少小伙伴觉得一脸懵逼:一来,他们跟以前的我一样,觉得预算跟我们这些普通人无关;二来,稀里糊涂这么多年,突然要动笔做预算,真的是无从下手。

但其实,做预算的原则,只需要遵循一个常用成语:量入为出,量入为出,量入为出。国际惯例(瞎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绝大多数月光族、剁手党,最大的毛病是根本搞不清自己的收入,自然也衡量不出支出的多寡。直到信用卡、花呗等信贷产品的账单下来了,才惊觉自己原来花了这么多!

可能有小伙伴对此不以为然:切,我每个月赚多少钱我自己还不清楚啊?工资条上都写得明明白白呢。

好,那么问题来了,你每个月用于衣食住行的可支配收入的上下限是多少呢?你打算用多少钱来储蓄,用多少钱来买保险,又打算配置多少高风险资产呢?

一连串问题下来,估计多半小伙伴又会一脸懵逼。

 

三、如何“量入”

首先,需要明白的一点是,收入并不仅仅是工资构成的。也许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给老板打工,靠工资吃饭的人,但我相信,有不少小伙伴虽然还拎不清P2P和货币基金,也搞不懂股票和期货的区别,但已经在各种“理财”平台上跃跃欲试了。

因此,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由薪资、负债和被动收入组成。薪资不用多说,就是你工资条上或多或少的数字,加上额外的补贴、年终奖啥的。

负债也很好理解,就是从别人那儿借来的钱,一段时间内归你支配。信用卡、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等都可以算在此列。

所谓被动收入,就是指你无需付出主动劳动即可获得的收益,比如理财利息、各种租金、版税、投资分红,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年轻人还有一个极好的融资机会,那就是结婚。这个大家都懂,就不赘述了。总之,这笔钱用好了,作为一个小家庭的启动资金,是相当给力的。

说句题外话: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财务自由,其核心就是努力增加被动收入。这个咱们今后再谈。

 

四、我赚了多少钱

厘清了收入结构,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它们的总和算出来。我个人比较倾向于以一年为单位,将总收入扣除固定开支,计算实际的可支配收入。

如果是单身,就算自己的。如果已经成家,就计算家庭总收入。

这里说的固定开支,是指每一个相应周期都会产生的、金额大且相对稳定、不可避免且有一定持续性的。

举个栗子,不少小伙伴的房租或房贷一项就占了1/4甚至以上的收入,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比例,而且会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所以我的建议是,扣除房租或按揭贷款这两个大头之后,再去支配剩余的收入。

还有其他比如车贷,看自己情况决定。个人认为占到收入10%以上的,应该扣除。当然如果你分期了一个跟自己收入水平不匹配的奢侈品,我建议把这种债务打进预算,好时刻提醒你:冲动消费也是有代价的。

经过小学水平的四则运算,我们可以很轻松地算出自己实际的可支配收入——这些钱,就是你可以用于日用、理财、储蓄、保险等等的资产。

这种计算方法可以帮你摆脱沉重的债务压力,让收入回归本质,财务状况更加清晰。

 

五、我能花多少钱

算完可支配收入,那么就要谈到分配了。关于各种分配方式,网络上有很多相关的说法,各位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没有最合理,只有最适合。

其中,比较具有普适性的就是4321法则。即:40%开支,30%储蓄,20%应急储备,10%保险。这个分配方案大多数人都可以拿来用,或者微调即可。当然,不太适合收入非常低和收入非常高的家庭。

强调一点,这里说的保险不包括车险哦亲!别到时候跟我哭诉,车险就已经占了一大半的保费配额,人家没钱给自己买人身保险了啦!人家超想哭的,小拳拳捶你胸口~

个人认为,如果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必一味追求高结余率,而应该多学东西,投资自己,争取开源。因此储蓄的部分可以相应调低一点作为教育开支。

但如果是45岁以上的中年人,收入稳定、丰厚,但是职业发展空间不如年轻人那么大,还是要多储备一些资金,有备无患。应该适当调高储蓄和应急的比例。

 

六、老生常谈的保险必要性

有些小伙伴事业刚起步,收入不多,而且身体比较健康,往往认为保险可以等几年再配置。但是有句话叫: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所以请记住即便收入不高,也务必要选购适合自己的保险。

而且,恰恰因为低收入抗风险能力比高收入更差,才更需要保险。因为一笔小小的保费支出撬动的杠杆,可以在你或你的家庭陷入困境的时候助你们渡过难关。

年轻人优先考虑意外,然后重疾。成家之后,尤其是背负上房贷、养娃的压力之后,及时给自己配置寿险,对家人负责。

如果收入不高,优先选择消费型保险。很多意外险几百一年可以保几十万,多看看各家的产品,仔细比较,选择性价比最高的。

还有,正确的顺序是:先给自己和配偶配好保险,然后给孩子买。理由很明确,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

 

七、先列大额支出

说一千道一万,预算的核心还是在于计算支出,也就是那40%的部分。

前文提到,我比较倾向于计算一年的总收入。所以在做预算的时候,也会先做年度的总预算。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方便统筹规划。

一般来说,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些一次性或者阶段性的支出,而且数额不小。比如,健身房的会员卡和私教课程,车险,各种人身保险,添置一些大件,外出旅行,等等。这些支出,应该首先列在年度预算中。

如果能够预估某个时间节点会有一笔数目可观的额外收入——比如理财到期收益,年终奖,房屋租金之类的,这笔收入恰好可以覆盖或大部分覆盖你需要支出的那笔钱,就尽量把支出的时间往获得额外收入的时间去靠。

如果收入比较平稳,或者大额支出的时间与额外收入的时间无法调和,那就需要提前作好规划了。否则很容易变成吃土一族,务必谨慎!

 

八、日常开支分类不必太细化

扣除大额开支剩余的部分,就是用于日常生活的资金了。可以简单粗暴直接除以12,得出每个月的生活开支,然后根据个人消费习惯,分配到各方面。

但是我见过一些小伙伴(包括曾经的自己),给自己条条框框设置太多,连买个零食饮料都要分类到膨化、糖巧、碳酸、果汁这种细类目……开超市啊你!

结果最后这里超支一点那里多用一点,尽管总体来说并没有超过预算,但是这种“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挫败感,足够让新涉足理财的小白不知所措,心态不稳甚至全面崩盘。

因此,设置预算分类的时候,尽量简单明了,用涵盖面广泛的分类去覆盖支出。从大分类来说,分成“必要支出”和“弾性支出”这两类就足够了。然后根据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去进行归类,可以借鉴别人的模板自己改造,总之只要自己能看懂、能习惯就可以。

分好类目之后就不要轻易变动,各种开销尽量往已有的分类靠拢。否则记账的时候,强迫症会崩溃,因为成千上万条流水要重新分类啊!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要友尽的我跟你讲!

 

九、把预算落实到书面上

计划要落实到书面上,因为人的记忆力往往是被高估的。当然啦,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并不一定要拿笔写下来。可以在电脑里建个文档,或者更省事的在手机里用记事本列一下就可以了,方便对照查看。

大多数记账软件都有预算功能,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试着写出一套逻辑完整、思路明确、项目清晰的预算,而不是记账软件里填个数字就完事。

比如前文提到的大额支出,可以先写XX月发生XX支出”,然后在后面标注这笔支出用哪笔收入来支付。

然后,日常开支最好以月为单位,更容易实践、对照和调整。不过我本人是按照年支出来计算的,因为已经按照月预算执行了几年,心里比较有数,不必那么琐碎,控制好一整年的总和就可以啦。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13)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