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023年财女阅读/读书笔记打卡

来自财女读书会・5818篇帖子・45316人参与

发帖
温暖的雪孩子在微微笑

【雪孩子阅读】50books-009《我们仨》



      上学的时候读过钱钟书的《围城》,印象好像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故事,出了鲍小姐其余人印象并不是很深刻,没有度过杨绛先生的其他作品,读了才知道这个有这么多光环的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写的文居然如此平实,动人,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文字之中都是平铺直叙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还有对家庭其他成员的感激和爱意。

       作者先用大段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描绘了自己的“万里长梦”,虚实相交,满是作者对丈夫对女儿的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让人动容的就是家里三个人的关系,三个人的包容和三个人的爱。家里最会做饭的是钱钟书,杨绛说他“不愧是个吃吃货”,钱钟书喜欢吃肉,喜欢用简易的厨具烹饪出各种美味的肉菜,而杨绛先生自称自己做饭不好吃,不怎么会做饭,但是作者说“说实话,我做的菜他们从未嫌过,只要是我做的,他们总叫好”。万里长梦,终究是梦,梦总该要醒的,杨绛说“自从生了阿圆(钱媛的小名),永远牵心挂肚,以后就不用牵挂了。说是这么说,心上却扯得痛。”作者描写女儿走后,钱钟书不放心杨绛一个人,说他是“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有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单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因为没有了那两人,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我想世间最感人的情话不是我愿意,而是钱钟书给杨绛说过的“从此我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如果没有了最亲爱的人,家也只是个歇脚的处所,只是个旅店罢了。

          1.我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圆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三是不寻常的遇和。


           2.我们每天都出门走走,我们爱说“探险”去。早饭后,我们得出门散散步,晚饭前,我们的散步是养心散步,走的慢,玩得多。两种散步都带“探险”性质,因为我们总挑不认识的地方走,随处有所发现。钟书也爱玩,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文字游戏。满嘴胡说打趣,还随口胡诌歪诗。

             我们和不想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事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钟书和我就以此为解。


           3.每晨一大茶瓯的牛奶红茶也成了他毕生戒不掉的嗜好,后来国内买不到印度的“LIPTOM”茶叶了,我们用三种上好的红茶叶掺和在一起做替代:滇红取其香,湖红取其苦,祁红取其色。至今,我家里还留着些没用完的三合红茶叶,我看到还能唤起当年最快乐的日子。他爱吃的猪油年糕,“我会划火柴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划火柴,为的是做早饭。我称赞他能做年糕,他也不说什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儿。(向杨绛先生学会随时随地称赞对象!学习!)事后我忽然想起我妈妈做橙皮果酱是用“文火”熬的,知道“文火”的名字虽文,力量却比强火大。下一次我们买了一瓶雪莉酒(Sherry),当黄酒用,用文火炖肉,汤不在倒掉,只撇去沫子。我们搬家是冒险,自理伙食也是冒险,吃上红烧肉就是冒险成功。从此一法通,万法通,鸡肉、猪肉、羊肉,用“文火”炖,不用红烧,白煮的一样好吃,我把嫩羊肉剪成一股一股细丝,两人站在电灶旁涮这吃,然后把蔬菜方在汤里煮来吃。学着炒菜,蔬菜炒的比煮的好吃。扁豆我们焖了吃,很成功。我们玩着学做饭,很开心,钟书吃饱了,也很开心。我把做午饭作为我的专职,钟书只当助手。我有时想,假如我们不用吃饭,就更轻松快活了。可是钟书不同意,他说,他是要吃的。神仙煮白石,吃了久远不饿,多没趣呀,他不羡慕。我们也常常一同背诗。我们也常常一同背诗。我们发现,我们如果同把某一字忘了,左凑右凑凑不上,那个字准是全诗最欠妥帖的字,妥帖的字有黏性,忘不了。我们没想到英国老百姓对皇室这么衷心爱戴。除了想家想的苦,此外可说无忧无虑,钟书不像我那么苦苦地想家。


           4.钟书谆谆属付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以为肚里怀个孩子,可不予理睬。单怀了孩子,方知我得把全身最精粹的一切贡献给这个新的生命,我没有消灭,只是打了一个七折,什么都减退了。钟书很郑重其事,很早就陪我到产院去定下单人病房并请女院长介绍专家大夫,对于选产科医生,钟书说:"要最好的。”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孩子,钟书仔仔细细看了又看,看了又看,然后得意地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阿圆懂事后,每逢生日,钟书总要说,这是母难之日。护士教我怎样给娃娃洗澡穿衣,我学会了,只是没她们快。钟书这段时期只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我说:“不要紧,我会修。”我说:“不要紧,我会修。”我住产院时他做的种种“坏事”,我会寓所后,真的全都修好。(强女人!!想她学习!活不分男女,都能干好)

            我觉得法国人比英国人更关心并爱护婴儿和母亲。如果这是在孩子出生之前,我也许会答应把孩子托付给别人带到乡间去。可是孩子怀在肚里,倒不挂心,孩子不在肚里了,反叫我牵心挂肚,不知怎样保护才妥当。钟书和我两个却通宵未眠。他和我一样的牵心挂肠。钟书常常引用一位曾获牛津文学学士的英国学者对文学学士的评价:“文学学士,就是对文学无识无知。”钟书在巴黎的这一年,自己下功夫扎扎实实地读书,法文自十五世纪的诗人维容(Villon)读起,到十八、十九世纪,一家家读将来。德文也如此,他每日读中文、英文、隔日读法文、德文,后来又加上意大利文。这是爱书如命的钟书恣意读书的一年。圆圆很快从一个小动物长成一个小人儿。我把她肥嫩的小手小脚托在手上细看,骨骼造型和钟书的手脚一样一样,觉得很惊奇。圆圆坐在高凳里,前面摊一本大书,手里拿一支铅笔,学我们的样,一面看书一面在书上乱画。(做爱读书的父母吧,给孩子正能量)

             知道母亲去世后,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遭遇的伤心事,悲苦得不知怎么好,只会恸哭。哭个没完。钟书百般劝慰,我就狠命忍住。我自己才做了半年妈妈,就失去了自己的妈妈。常言“女儿做母亲,便是报娘恩”

             回国后,她一岁零三个多月的时候不会叫人,不会说话,走路只会扶着墙横行,走得还很快。这都证明我这个书呆子妈妈没有管教。她从小听到的语言,父母讲的是无锡话,客人讲国语,“对门太太”讲法语,但是没过多久,她听了清一色的无锡话,很快也学会了说无锡话。(孩子永远最像父母亲)圆圆得人怜,因为她乖,说得通道理,还管的住自己。


          5.当然杨绛也和钟书超过架,竟然是因为一个法文“bon”的读音,他不服,说了很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最后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钟书输了,当然也不开心。常言:“小夫妻船头上相骂,船少上讲和。”我们觉得吵架很无聊。争来争去,改变不了读音的定规。我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但此后几年来,我们并没有各持异议。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是全依着他,也不是全依我。我们没有争吵的必要。(学习他们夫妻相处的智慧!学会好声好气的去商量)一个人的出处去就,是一辈子的大事,当由自己抉择,我只能陈说我的道理,不该干预;尤其不该强他反抗父母。钟书离开上海赴蓝田时,我对他说,你这次生日,大约在路上,我只好在家里为你吃一碗生日面了。(学习杨绛先生把夫妻双方的生日看的很重要!

          无锡乡谚“天下爷娘护小儿”。钟书是长子,对长子,往往责望多余宠爱。钟书自小缺少一位慈母,这对于他的性情和习惯都深有影响。(所以找杨绛当一种慈母和依靠信赖者)钟书和我不在一处生活的时候,给我写信很勤,还特地为我记下详细的日记,所以,他那边的事我大致都知道。(夫妻就是要知道彼此,因为心是连着的)

          临睡有闲暇就和大姐姐小妹妹教圆圆唱童谣。圆圆能背很多。我免得她脱漏字句,教她用手指点着书背。书上的字相当大,圆圆的小嫩指头一字字点着,恰好合适,没想到她由此认了不少字。圆圆识了许多字,我常为她买带插图的小儿书。她读的很快,小书不经读,我特为她挑选长的故事,一次我买了一套三册的《苦儿流浪记》。我平常看书,看到可笑出并不笑,看到可悲处也不哭。(理性的杨绛)钟书看到书上可笑处,就痴笑个不了(感性的钟书),可是我没见到他看书流泪。圆圆看书痛苦,该使像爸爸,不过他还是个软心肠的小孩子呢。圆圆始终和爸爸最“哥们”。我们三个人中间,我是最笨的一个。圆圆和爸爸一起玩笑,一起淘气,一起吵闹。自从爸爸回来,圆圆不乖了,和爸爸没大没小地玩闹,兼职变了个样儿。她向来只有人疼她、有人管她、教她,却从来没有一个一同淘气玩耍的伴儿。


           6.钟书这一辈子受到的排挤不算少,他从不和对方争执,总乖乖地退让。但是她绝不肯夺取别人的职位,所以一口回绝了。钟书肯委屈、能忍耐,圆圆也肯委屈、能忍耐,我觉得他们都像我婆婆。钟书虽然遭厄运播弄,却觉得一家人同甘共苦,胜于别离。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其实,钟书是爹爹最器重的儿子。爱之深则责之严,但严父的架势掩不没慈父的真情。钟书虽然从小怕爹爹,父子之情还是很诚挚的。他很尊重爹爹,也很怜惜他。

            我小时(杨绛小时)特别淘气,爬树、上屋都很大胆;圆圆生性安静,手脚不麻利,很像钟书自称的“拙手笨脚”。圆圆不怕黑,她这来也颇有夫风。我是最怕鬼的,钟书从小不懂得怕鬼。姐姐妹妹都怪我老把圆圆抱着搀着,护的孩子失去了机灵。这点我完全承认。贫和病总是相连的。钟书在这段时期,每年生一场病,圆圆上学一个月,就休学几个月,小学共六年,她从未上足一个学期的课。圆圆十一周岁,已读过《西游记》、《水浒》等小说,正在爸爸的引诱,妈妈的教导下读文言的林译小说。她和钟书有同样的习性,到哪里,就找书看。

            钟书常自叹“拙手笨脚”。我只知道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钟书饮食习惯很保守,羊味儿的不太肯尝试,干酪怎么也不吃,我食量小,他能吃的,我省下一半给他。我从来不是啃分数的学生,可是我很爱惜时间,也和钟书一样好读书。

            钟书曾说:“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尤狂是无识妄人”。我们把所见所闻,剖析琢磨,“读通”许多人、许多事,长了不少学问。(学习他们随时随地总结生活之事,拿来学习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我们的阅读面很广,所以“人心惶惶”时,我们并不惶惶然。(读书能安稳人心!)钟书与世无争,还不免遭人忌恨,我很忧虑,钟书安慰我说;“不要愁,他也未必能随心。”钟书的话没错,这句话,为我增添了几分智慧。其实,“忌”他很没有必要。钟书在工作中总很驯良地听从领导,同事间他能合作,不冒尖,不争先,也很有用。他工作效率高,能偷下很多时间,这是他最珍惜的。

           钟书住进城里去,不属付我照管阿圆,却属付阿圆好好照管妈妈,阿圆很付责任地答应了。(爸爸让孩子从小就很有责任感!让孩子有自主意识和担当意识!)阿圆那么个小不点儿,我有她陪着,就像钟书陪着我一样,走过小桥,一点也不觉害怕。阿圆闲来无事,就读我按上的书,我对她绝对放任,她爱弹琴,迷恋着清华灰楼的音乐室,我后来为她买了钢琴,她复学后却没工夫弹琴了,她当时只好读书,读了大量的英文小说、传记、书信集等等,所以她改习俄语后,英语没有忘记。(由此可见语言学习中,阅读的重要性不论是英文、中文、法问、俄文等等)

           圆圆秋季中学毕业后,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她的志愿是“当教师的尖兵”。我学我爸爸的榜样:孩子自己决定的事,不予干涉。(学会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钟书选宋诗,没有一个助手,我只是“贤内助”,陪他买书,替他剪贴,听他和我商榷而已。(做好自己该做的,不必过多沟通)阿圆下放到工厂炼钢,需要画图,美工组的宣传画和钢厂的图不是一回事,阿圆赶紧到书店去买了书,精心学习,阿圆能画出精确的图,能按图做出模型,灌注铁水。(有学习能力的人,到哪都能生存!由此可见,阿圆并不是一个书呆子,而是一个有很棒学习能力的人!)钟书下放去掏粪,吃发霉窝窝头,但居然很顾家,回来是待会很多北京已买不到的肥皂盒大量当地出产的蜜饯果脯。(生活环境那么差还不忘记家人,顾家的钟书啊)因为那个年代,毕业生得服从分配,而分配的工作是终身的。钟书是爱吃的。钟书早年写的《吃饭》一文中说:“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他没说吃菜主要在点菜,上随便什么馆子,他总能点到好菜,他能选择,选择是一项特殊的本领,一眼看到全部,又从中选出最好的。他和女儿在这方面都擅长:到书店能买到好书,学术会上能评选出好文章,到绸布庄能选出好衣料。我们吃馆子是连着看戏的,我们三人在一起,总有无穷的趣味。


             7.文化大革命时期,圆圆是“拉入党内的白尖子”。她工作尽力是不用说的,阿圆的朋友真多也真好,我们心上舒坦又温暖。(阿圆人品好,真心待人,朋友多。没有白来的额尊重,没有白来的优秀!)他买了一块人造棉,自己裁,自己缝,为妈妈做一套睡衣(心灵手巧),又从书包里去处一大包爸爸爱吃的夹心糖,她找出一个玻璃瓶,把糖一颗颗剥去包糖的纸,放在瓶里,一面把一张张包糖的纸整整齐齐地叠在一起,藏入书包,免得被革命群众从垃圾里发现糖纸。(圆圆细心有周到,懂事,孝顺父母有方,做父母需要和喜欢的事情来孝顺)我心里很感激他,但是我不要他和阿圆为我着急,(杨绛也总是为别人着想)我爱整洁,阿圆常和爸爸结成一帮,暗暗反对妈妈的整洁。不过我们都很妥协,他们把毛巾随手一搭,我就重新搭搭整齐,我不严格要求,他们也不公然反抗。(杨绛的随和宽容)。钟书哮喘病发作,杨绛连这几夜和衣而卧,陪着他不睡,我摸着他的手,他随即捏捏我的手,告诉杨绛他只是打个盹儿。(足以体现夫妻的默契!)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敲黑板,划重点  工作可以是一个人的乐趣所在!)钟书说“有名气就是多写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我们到日坛公园散步,我们仍称“探险”,因为我们在一起,随处都能探索到新奇的事我们还像年轻时那么兴致好,对什么都有兴趣。(永远保持好奇心,永远热泪盈眶!)钟书是个有趣的人。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学会从好处看人!)

           圆圆考取了留学英国的奖学金,她原是俄语系教师,可是她出国一年,我们想念的好苦。一年后又增加一年,我们一方面愿意她能多留学一年,一方面得忍受离别的滋味。钟书每和我分离,必详细纪下所见所闻和思念之情,阿圆回家后,我曾出国而他和阿圆同在家,他也详细纪下家中琐碎还加上阿圆的评语附识。这种琐琐碎碎的事,我们成为“石子”,比作潮退潮落滞留海滩上的石子。我们只愿日常相守,不愿再出国。我发现钟书办事很能干,他召开半小时的小会,就解决不少问题。他主持两个大会,说话得体,也说得漂亮。


           8.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圆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圆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圆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我的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圆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能问的,也要自己主动解决!)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我说:“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我们眼看着女儿在成长,有成就,心上得意。可是我们的“尖兵”每天超负荷地工作——据学校的评价,她的工作量是百分之二百,我觉得还不止。她为了爱护学生,无限量地加重负担。例如学生的毕业论文,她常常改了又责令重做。我常问她:“能偷点懒吗?能别这么认真吗?”她总摇头。我只能暗暗地在旁心疼。

             阿圆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就焙。(钟书也不求名,医生追求自身进步,即可足以!)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圆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那么平静而无渲染,平静地记录着女儿和丈夫去世的日期,这其中的血与泪,痛与碎又怎知?


           再次是经过了“脑门哥”的推荐,他说这本书对他最大的意义就是坚定了她对爱情和家庭的认知。一直觉得,所谓爱情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生理层面,就是做爱么,在这个层面,所谓“我爱你”的意思就是“我想和你啪啪啪”;而第二个层面是生活层面的,是相互照顾,一起过日子,在这个层面,“我爱你”的意思是“我想和你一起柴米油盐吃喝拉撒”;而第三个层面是精神层面,是我认同你的思想,认同你的价值观所谓“我爱你”就是我想和你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探索内心的世界和外在的世界。而这本《我们》,用这样一些平凡的、真挚的故事一次次印证了,我所期待的爱情和家庭,可以是如此的真实和完整。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杨绛与钱钟书是天造地设的绝配。胡河清曾赞叹:“钱锺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锺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在这样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两人过着“琴瑟和弦,鸾凤和鸣”的围城生活。钱家与林徽因家的猫咪打架,钱锺书拿起木棍要为自家猫咪助威,杨绛连忙劝止,她说林的猫是她们家“爱的焦点”,打猫得看主人面。杨绛的沉稳周到,是痴气十足的钱锺书与外界打交道的一道润滑剂。1946年初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锺书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锺书的小说《围城》被搬上荧幕前,导演黄蜀芹曾专门来征询夫妇俩。杨绛边读剧本,边逐段写出修改意见。电视剧果然名声大噪,一时在全国掀起热潮。而出现在每集片头的那段著名的旁白“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人时常引用,实际上就出自杨绛之手,她可谓是最懂《围城》的人。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把它念给钱锺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胡乔木对杨绛的文章评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赞赏杨绛文字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么淡淡地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女儿钱瑗一语道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这对文坛伉俪的爱情,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更融合了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纵然两人已离世,其深情依旧在岁月的轮回中静水流深,生生不息。

        


   目录
第YI部 
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 
(一)走上古驿道 
(二)古驿道上相聚 
(三)古驿道上相失 
第三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2)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