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辣妈班 88988姐妹  20946帖子
发帖
璃烟

最高级的养育,是“看见”孩子

璃烟
璃烟   璃烟 2018-12-13 17:58 阅读(1713)

刚收到这本《看见孩子,看见自己》的时候,并不觉得这样的书有什么特别,不就是本育儿书么?还是个讲问题儿童的育儿书,我女儿没有问题,不需要看这样的书。看完这本书,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一直在喊着“亲子关系”,要和孩子做朋友,要良好互动。但是一边又看着各种各样的育儿书指导我们,怎样才是最好的育儿模式。孩子第一口米糊要吃什么牌子的,吃多少量;奶粉一次要泡多少量,要什么样的温度,多大的婴儿应该是多久吃一次奶,一次应该吃多少。如果不符合“教科书式”的婴儿,我们就该惴惴不安,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不正常。

正好当时手边在看《魔法岁月》,这两本书综合读下来的感受是:我们只注意了孩子表面的行为障碍,却忽视了这些障碍产生的原因。孩子的行为障碍往往在告诉我们,有什么事让他们或者难过、或者困惑、或者纠结、或者恐惧……但是他们说不出来,或者亲子关系不够顺畅让他们无法表达,所以他们只好通过行为障碍来告诉我们,我的心里有只小怪兽,我正在试图打败它,但是我失败了。

用这本书的作者布拉夫曼博士的说法就是: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缓解,所以他们只能通过身体语言去表现自己的苦恼。

这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父母读懂了,理解了孩子的焦虑,那么孩子的行为障碍会在短时间内解决掉。而如果父母不能理解,那问题就大了。孩子可能会重复某种行为,反复地告诉你,陷入恶性循环。父母和孩子都觉得很沮丧,并且越来越沮丧。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人要开始点头了,我也是。哪怕我们自己没有孩子,但我们也曾经经历过这种情况,觉得自己不被父母理解或者认同,出现了某种行为障碍。这种行为障碍可能是:尿床?啃指甲?做噩梦?身体某种疼痛?……也可能是别的。总之是身体某个地方出现了不顺畅的情况,无法正常运转了。

在这本《看见孩子,看见自己》里,布拉曼夫博士处理了很多种情况。他解决的方法是让孩子阐述事实,再让他们画几幅画,从画里读出一些线索,再和孩子的父母聊上一会儿,做出一些猜测。和孩子一起验证这些猜测是否准确。要求家长按照自己给出的行为处方进行实践,基本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其中最有意思的一段,就是孩子其实是有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和隐藏的焦虑,用什么来表达呢?行为障碍。

布拉曼夫博士认为,真正成熟的父母是能先处理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先处理孩子的问题。而大部分父母对行为障碍的解决方式是什么?如果孩子到了2岁多还是在尿床,那就打或者用羞辱性地语言训斥孩子。如果孩子在4、5岁以后仍然无法顺畅排便,那会引起家长极大的担忧,这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带去看医生,再开个药。如果药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就换一个医生再看,如此往复循环。如果问题恰巧解决了,那么就这样过去了,但孩子心里的问题解决了吗?并没有。

在《魔法岁月》里提到过一个概念,就是小朋友的世界其实是一个魔法世界,在他们致力于探索的过程中,会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产生幻想。比如说他们对楼上的脚步声恐惧,那么就觉得自己身边真的有一只老虎,而自己在通过游戏的方式把老虎控制在客厅的范围内。但是家长可能就觉得自己的孩子出现了幻觉,并且认为他需要治疗。其实这不过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能够用游戏来控制想象和实际的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更强,会更容易接受现实的落差的。

在这些“行为障碍”的案例中,有个有意思的观念。孩子和父母是一个整体,处于这个整体中的人会对彼此发挥影响。我们可以拓展一下,这几年很流行一个概念叫原生家庭。你现在身上的毛病、优点都可以归为原生家庭的影响。那么在这个家庭中,对你影响最深的是谁?只有父母。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有一部分父母自身的局限性很大,他们能做到的爱孩子,就是给孩子吃饱穿暖,在物质上尽量满足,但是在精神上往往难以给予太多。所以,当孩子出现行为障碍的时候,可能他们也做了一些努力,但是这些努力没有太大的效果受限于他们自身的影响,因此不能理解孩子真正的焦虑,甚至加重了孩子的症状,因为孩子感觉自己没有得到“理解”和“保护”。

那么父母能做什么呢?一是引导孩子说出他们无意识焦虑的真正原因。二是正确解读孩子的症状。孩子的身体症状其实是对自身内在情感困扰的表现,他们解决不了内心的焦虑,所以就用这些症状来寻求帮助。而在父母解决不了的时候,就要请咨询师出马了,咨询师承担了同声传译的功能,利用各种工具、图画和问题,帮助自己确定孩子的无意识幻想,找到合适的字词,让孩子理解这些字词,也让家长理解这些字词,这样说来,能够从心理层面解决孩子身体症状的咨询师,是极棒的医生了。

不过话说回来,在《看见孩子,看见自己》这本书里描述的大部分案例,其实都反映出了父母和孩子沟通不顺畅的问题。父母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经验来理解孩子,或者武断、或者困惑,所以容易出现这类问题。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模式,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都可能造成孩子的困扰。当父母知道什么在困扰孩子的时候,如果能试着做出一些改变,大部分困扰都会很快消失。

前不久在我所在的城市里,一个小学5年级的孩子跳楼了,因为成绩不理想被老师和父母批评,除了孩子自身的心理承压能力太弱之外,在这之前,孩子可能已经表现出了很多自杀的倾向,只是父母从未真正留意过。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13)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