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读书笔记——《大国货币Ⅰ:政治篇》(一)
《大国货币Ⅰ:政治篇》以大国货币为主线,从大一统的秦半两到象征王室荣誉的英镑,从德国马克的消失到欧元的诞生,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的崛起到纽约《广场协议》后日元的没落,通过生动再现和深入剖析国际国内诸多政治事件和时政热点,向读者揭示隐藏在大国货币国际化背后的政治博弈和利益角逐,帮助人们理解并认识到货币除自然的经济属性外,更多的是政治属性。一部国际货币史,同时也是一部各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史。
国际政治追逐货币霸权
所谓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政治”,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其实就是不同的集团为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权力斗争。国家层面的政治博弈,争夺的是本国国民未来在世界民族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实实在在的手段和方式,除了极端的武力和军事手段、潜移默化的文化手段之外,更多的则是经济手段。对于当前,货币战已经成为国家政治博弈中重要的表现形式。货币战手段包括汇率之战、国际借贷、跨国并购、国际货币,汇率之战、国际借贷、跨国并购的前提都是主权货币拥有国际货币地位,而国际货币地位又根植于国家强大的综合实力。
从货币战来看,货币已经不是单一的经济概念了,自从进入到信用货币时代,特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美元独具国际货币霸主地位,同时随着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的出现,货币的政治属性似乎才逐渐显露并日益重要。实际上,无论货币是金属形式还是实物形式,都具有明显的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
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但历史经验却告诉我们,所谓的国际货币更多是少数大国国家货币体系的国际化。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割点,之前国际货币体系是以英镑为国际货币的国际金本位制,而之后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中又经历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
货币国际化是一种货币逐渐成为国际货币、发挥国际货币职能的过程,其必然能给货币发行国自身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层面,货币国际化对于货币发行国最直接的好处是铸币税收入,货币发行所需的生产成本与货币表明的面值差价就是铸币税,而前者远低于后者,如美国生产一张面值100美元的钞票成本只需要1美元,美国政府每发行100美元钞票就可获得99美元的铸币税;另外,货币国家化还给发行国带来许多间接的利益,甚至政治权利。货币国际化也会加速全球化速度及资本全球扩张,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一些大国,因为经济是货币国家化的第一要件,但从国家战略角度来讲政治力量才是货币国际化远远不断的持久推动力。
最后说说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中,人民币是后来者,中国的经济实力向货币权力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这其中也涉及与现存大国的各种博弈,除努力提高自身经历实力外,还要打破在国际货币的占先优势,破除其强大的网络效应,道路依然漫漫远兮。

亲爱的你好棒这样的书也能看得这么细致
无论是国家或者个人 都是以自己利益出发的 所以才会有战争 政治 等不同
我们小老百姓只能跟着走
话说这本书看起来很不错哦 我要写到书单里
好棒`
谢谢花语姐夸奖。
这种书呢,就是要死磕。
利和权向来就是一家,对个人、集体和国家都是一样。
这本书是从政治角度来讲,其他两个系列分别从军事和文化角度来讲。不过我感觉这套书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和你读的《货币战争》很类似。
谢谢夸奖,
。
对 有很多 应该是类似的地方 有时间找来看看 就知道了
不过我觉得对看一些书很好 可以看到别人不同的观点 哈哈
我忘记收录啦? 不好意思![[亲]](http://static.talicai.com/emoji/qq/emot14.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