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1天变财女 250066姐妹  36991帖子
发帖
清雨

《走出非洲》读后感

清雨
清雨   清雨 2015-10-30 10:05 阅读(6361)

      《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是丹麦女作家伊萨克·迪内森(Isak Dinesen)的自传性小说。后来,小说《走出非洲》被搬上银幕,由美国知名电影导演西德尼·波拉克(Sydney Pollack)执导,并在1986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伊萨克·迪内森1885年4月17日出生于丹麦伦斯特德一个贵族家庭,1962年9月7日于丹麦哥本哈根附近的伦斯特伦德逝世。在长达三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布里克森曾使用Isak Dinesen、Tania Blixen、Pierre Andrèzel等笔名,其中尤以的Isak Dinesen笔名蜚声于世。 
     伊萨克·迪内森是丹麦现代杰出女作家。在她刚跨入文坛时,曾得到丹麦著名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的提携。作为本世纪北欧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她先后用英文、丹麦文发表的重要作品有《七篇哥特式的故事》(1934)、《走出非洲》(丹麦文名《我的非洲农庄》,1937)、《冬日的故事》(1942)、《最后的故事》(1957)、《命运轶事》(1958)、《草地上的阴影》(1960)以及逝世后整理出版的小说《埃伦加德》(1963)。

     1913年年轻时代的艾萨克。那时她名叫卡伦·布里克森,是丹麦一个富家女,她美丽、聪颖、性情深沉、感情丰富、但虚荣心较强。为了博得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她不惜远离丹麦故乡而到东非肯尼亚去找在那里定居的表哥、瑞典男爵布罗布里克森,并和他结婚。布罗是个不务正业的浪荡子,终日热衷于狩猎和谈论当时已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另外还玩弄女人。因而,卡伦的婚后生活并不愉快。她与布罗共同经营了一家咖啡园,雇佣了一千多当地农民。卡伦对非洲的原始森林、野生动物十分感兴趣,因此也常常外出打猎自娱。有一次她在行猎中,遇到一头猛狮,卡伦险被吞噬,幸得一青年男子营救。这位青年英俊潇洒,也是英国的贵族子弟,名叫芬奇.哈顿,曾参加过战争,当过飞行员,但由于对战争反感,退伍归来即到非洲狩猎。寂寞、空虚的卡伦对他一见倾心,但性格孤僻、固执的芬奇对她却若即若离。此后两人经常结伴狩猎,有时还露宿林中。两人谈时论问,但由于观点不同,时而发生争论。 
      不久,卡伦发现从丈夫布罗那里传染上了梅毒,遂急回丹麦医治,归来后仍与芬奇时有来往。布罗后因负债累累,离家出走,这名存实亡的婚姻终以离异告终。从此,卡伦一人独自经营庄园,她与非洲土人的感情先是格格不入。经过多年相处,她感到土人十分纯朴、尤其是她的仆人和种植园农工,和他们的感情日益亲密。而她与芬奇保持着一种两心相印时合时分的关系,始终没有结合。不幸的是在1930年左右,她惨淡经营的咖啡园遭到火灾,几乎烧成灰烬。因这里经济拮据,她不得不卖出庄园。祸不单行,同时,她心爱的好友芬奇因驾机失事坠入山谷而丧生。

     不得不说,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籍,这也是为什么被拍摄成电影票房满员的原因吧,里面的句子很美,摘抄一些分享:

      “ 天空的颜色几乎不是浅蓝,便是紫罗兰。云朵大团大团地簇拥着,如薄纱般轻盈,变幻莫测,不断地在空中氤氲、弥漫、缭绕。蔚蓝的天空生机勃勃,将近处的山脉与丛林都涂上了鲜亮沉郁的蓝色。正午的天空活跃万分,时而像喷薄而出的滚滚岩浆,时而像静静流动的潺潺碧水,闪耀着,起伏着,光芒四射。它映照出得一切景物都被逐渐放大,变幻出奇妙的海市蜃楼。相对着如此高渺的天空,你尽可自由自在地呼吸。你的心境自由开阔,自信满满。如果你生活在非洲高原,那么,早晨一睁眼你就会感慨:呵,幸好我栖身于此,这个我最应驻足的地方。”
  “当我开始向命运妥协,当变卖庄园的谈判拉开序幕,大地的景观对我的态度也开始变化了。在那之前,我一直是其中的一部分,大地干旱,我就感到自己发烧;草原鲜花怒放,我就感到自己披上了新的盛装。而这会儿,大地从我这里分开,往后退着,以便我能看清它的全貌。”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15)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