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读书笔记——《不怕路长 只怕心老》
书的序言中的一段话:
“依然还会有人在不断执着的探究,旅行到底能改变了我们什么?是否独自一个人去旅行就表示足够勇敢了?是否我们到达了停留了,此地便能当成故乡?是否走远了晒黑了,在危险中化险为夷了,或是在战胜了那些生命的极限之后,就代表我们能和这个世界与之对峙了?
每个人的每段旅途,都会有着不同的答案。可是,我并不想通过旅行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多么伟大而了不起的人,因为在这其中我更多地看到了自己的渺小,然后渐渐明白了什么叫敬畏之心。”
对于旅行,“旅行,其实让我更加懂得,要谨慎地去生活。”旅行,是为了寻找生活的更多可能,从而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因此本书并不是旅游攻略,而是记录旅行中的故事,经历的人和事,因为故事远比风景更有意义。
不去旅行又怎样?在旅行的大部分时间里,在光鲜亮丽的风景背后,在被人羡慕的洒脱之中,我们其实总会被交通工具消磨掉很大一部分的时间,连同一起被消磨的还有我们的精神和身体。很多会因为种种原因去旅行,而一部分人又把旅行当做逃离生活的工具,所以往往人们喜欢在旅行风后面加上”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看到梦想忘记伤痛,勇往直前“,哪知即便你为了逃离而去旅行,而终将还是要去面对该面对的,因为旅行不是一剂包治百病的良药,应该把旅行当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契机。旅行能改变的是人对事情的看法,而不能改变人本身,而又不能保证可以改变所有对事情的看法,所以有的人不去旅行,也照样可以活得很精彩。贴瓷砖的师傅因为怕自己的普通话不好或自己的穿着打扮而受过委屈,所以说自己不喜欢旅行。其实像这个师傅的例子很多,尤其很多朴实的农村的,如果不是为了生活谁又会背井离乡去城里呢。犹记得我爸每次在外面和别人讲话,他其实不会讲普通话,他只是变了自己讲话的腔调,他也总说外面有什么看的,不还是那个天嘛,呵呵,但他在自己的环境里生活得很好,不仅养活了一家人,而且还让一家人生活得很好,对于他来说,在属于他的旅程中他收获了更多。还有些人就是喜欢工作,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生活得很开心,也让我们敬佩。所以,”生活是个多面体,它不只有物质的积累,不只有无止境的追索,当然也不只有旅行。怎么去活有什么关系,只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就好“。我有时就有些强加人意了,昨天听说一同事刚休假回来,第一反应是问去哪玩了,”在家窝着了“,”可惜了假期“,真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啊。
走的越多的人,也会越来越谨慎。书中作者讲述自己的一次失败之行,甚至差点因此丢掉生命。曾经的年少,无所畏惧,年龄在增长,再回头,如今对当时的行为并不后悔,但今日会更谨慎思考是否去做,这与胆子没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就是如此嘛,只能什么年龄该怎么干事就得怎么干。
十一为去青海湖,很多装备要准备,去了趟实体店,每个单品的价格都惊呆我了,后来选择在网上购买,因为毕竟不是专业的旅行者,且不是完全自虐行,因此无需搞得很像旅行的样子。在青海湖的几天,我就是一个背包,看别人基本都是拖着箱子,而我向来最讨厌出门拖箱子,书中作者也说”托行李箱并不像是要去旅行“。所以对于旅行装备,适合自己最重要,而不是非要选择最好的。前段时间还在考虑要不要把现在的冲锋衣换掉呢,因为我是在也不想把自己搞得那么土似的,像样的穿着还是需要的,旅行也要人靠衣装嘛。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旅行不是生活的常态,不旅行才是常态,而这种生活才是真正的旅程,旅行会让你变得更好,而在一天又一天简单平凡的生活中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是最重要的。在这场旅程中,有人为伴更好,没人为伴也要认真过好自己的生活。
愿:
”路再长,也请施与自己一份启程的勇气
心不老,脚步即使变得蹒跚也要迎风前行“

怎么去活有什么关系,只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就好“。 很同意这句话 我去找找这本书
确实是的,旅行其实就是某段时间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TS最近挺忙的?很轻松的一本书,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
生活就应该如此!
棒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