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直在断断续续看阿兰德波顿的文集,一整套文集包括《哲学的慰藉》,《无聊的魅力》,《幸福的建筑》,《旅行的艺术》等8本,今天看完的是一本短小但有趣的书《机场里的小旅行》。
阿兰受到机场宣传部门的邀请,来到欧洲一家新建的大型机场,停留了7天,住宿,观察,和人们交流,每天看无数巨大的飞机起飞和降落,见证多种多样的喜剧和悲观离合,写下了这本《机场里的小旅行》,角度新颖清新,可却有引人深思。阿兰的语言很幽默,有时候略带讽刺,但又充满了人情味,一个不大的机场,在他的笔下,也成了一个妙趣横生的世界,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活了起来。
一,飞行中生命显得脆弱无常,从而逼迫你的反思自己的或许即将消亡的人生,
1.看来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只是在生命遭遇威胁的时候才能认知到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不免遭受日常生活的挫折,与怨愤的蒙蔽。
2.我们致力于推广各种规模庞大的客观计划,为了兴建航空站于跑道以及生产大型客机,不惜付出数不清的财物与环境成本,却又摆脱不了主观的心里纠结,于是种种物品的使用效果都不免打折扣。只要家人之间发生口角,科技文明所赋予我们的一切优势即将荡然无存,在人类历史的初期,我们努力生活,把倾倒的树木造成原始的独木舟。当时谁能想到,我们即便在能够把人送上月球,架飞机飞往澳洲之后,还是不懂得怎么容忍自己,原谅自己心爱的人,并且为自己的脾气道歉?
3.尽管航空工程师在过去几十年里达成了许多成就,但从统计数据上来看,和在家看电视相比,登基之前这段时间真可以说是灾难的前奏曲,因此我们就不免必须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刻,我们希望自己在什么样的心态下坠落于地面,我们是否愿意在免税店商店购物袋的环境下,面对永生的世界?
这是阿兰在文中反复的思考:机场中,生命显得脆弱无常,从而逼迫你的反思自己的或许即将消亡的人生。
我自己之前的工作要求频繁出差,在各城市间飞来飞去,一周飞5次是常事,那时候年轻没有成家没有孩子,毫无牵挂也就没心没肺的上飞机就睡觉,记得一次遭遇台风险些无法降落地面,事后好久都觉得后怕,飞机被风拍下来,感觉像一只纸鸢一样脆弱。
而后来我在出行,因为有了牵挂,每次在飞机上空遇到气流危险,都难免在那一瞬间感到种种情绪涌现:恐慌不已,害怕自己就这么死去了,害怕家中孩子失去了母亲。后悔不已,后悔没有对先生多说几次我爱,后悔很多事情还没来得及去做,后悔曾经懒惰虚度的人生。无神论的我,也难免对上天祈祷,期望自己平安度过,以后的日子一定好好珍惜的度过。
危机过去后,感恩无限,起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很认真的,很投入的生活。每次我出远门后,都会做一些决定和转变,也和空中惊魂不无关系。
每次危险,都会逼迫你直面人生,令你反思:如果人生只剩下这一秒,我该怎么做,如果我这次能活下去,我还会像以前那样生活吗?
死亡的念头,会把我们推向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这种念头会赋予我们勇气,促使我们追求内心所重视的生活方式。
当然,我买了保险以后,觉得踏实多了。上次母亲和我一起旅行,在空中遇到很长时间的剧烈颠簸,母亲惊慌失措,我安慰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怕,我买了保险了。哈哈,起码我不再恐慌和畏惧,失去我家人无法存活的情况,起码能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了。
二。关于人类的需求和善于遗忘的本性
1.机场真的情感高潮还在后头,任何人无论多么孤单寂寞,无论对人类多么悲观,无论多么看重金钱,终究都不免希望自己重视的人,会在入境大厅欢迎自己。
确实深有体会,无论是去几天,去哪里,去多远,我们都非常期待在疲惫的飞行后,能够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让我们感觉自己:不再是孤独的漂在空气中的透明人,而是一个被需要的,被热烈欢迎的人。
2.旅客在不久之后就会忘记自己的旅程,他们将回到办公室,而必须短短几句话概括一座大陆。他们将再次与配偶和孩子争吵,他们将望向英国的景色而毫无所感,他们将遗忘自己在罗伯芬尼桑看到的沙盘,以及共同涌现的希望,我们都不免忘记读过的书,日本的寺宇,卢克索的坟墓,在航空公司柜台前排队的队伍,以及我们自己的愚蠢。
哈哈这话说的真是又深刻又尖酸刻薄啊,去过再多的地方,受到最多的震撼和感触,我们这种善于遗忘的人类,也会很快的遗忘。飞行只能短暂的刺激我们的麻木的神经,而顷刻又回麻木起来。
每次飞行回家,都会好几天回不过神来,和日常生活不同的景色和经历,会在短时间内神奇般的重塑大脑,重新排列组合我们之前的种种经历和困惑,会令人产生一种错觉:一切都是崭新的,可以重头再来的,空气都是新鲜的。
而不久之后,尘归尘,土归土,屌丝还是屌丝,我们还是一样骂娘。
哈哈,总之是一本有趣不枯燥又能引人深思的书,推荐哦~
收藏,得靠买了细细品味,喜欢你的读书笔记,细腻,也有自己的见解!
看你这文想起了我单位的一个去世的老师小蒋,他是个非常聪明的男老师,还特别好强,别人考上了硕士他也考硕士,别人买房了他也要买房,他找对象的标准是我们单位几个女孩子的综合体,因为他对自己和对别人要求高,所以他跟我们单位的同事都处不好关系,在2003年非典期间他还坚持到天大学习,那时乘公交车有可能会被染上非典他就骑自行车去,我们学校在东丽他要骑到河西区卫津路得花二个小时吧?来回就近四小时,就这样一年就累病了,去医院做了手术,由于他人缘差所以看他的人也少,他出院以后花钱请了我们几个看望他的人,然后对我说:大姐,我以后再也不这么拼命了,住了一次医院我才知道人的生命真脆弱。
但,仅过了一年吧他又因为跟他同教研室的老师考上了博士开始郁闷,然后他又要考博士,又开始拼命读书,白天他要上课,他就找我借了会议室晚上来读书,因为晚上他的教研室会有其他老师他怕吵所以他找我借会议室,这样一个人可以安静地读书,他顺利地考上了博士,在读博期间他的病复发了,这次长的肿瘤的地方在大腿根部,不适合做手术只能保守治疗,我劝他别再拼了放弃读博士吧?他坚决不放弃,在医院治着病还坚持跑天大去听博士课程,然后在此期间又赶上聘职称,他带病由他老婆陪着来单位交的评职称材料,我再次劝他先保命要紧,他来句:我死也要评上副教授。最后,他死了,一个月后他当上了副教授。还有意义吗?
而不久之后,尘归尘,土归土,屌丝还是屌丝,我们还是一样骂娘。
好...奋斗没错,拼命就没意思了……
这个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