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阅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Ⅲ
Ⅲ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① 如何读书
书中开篇提到:所谓‘理解精髓就好’只是个美好的愿望,那是机会主义者让自己更安心的理由。”而且,长期读书的人就算认真读过某本书,也会因为要继续接触很多书籍,最后连之前的书的1%~2%都没有记住。
怎样才能做到不只“读过”,还把读过的书记在脑子里呢?
鹿岛茂说过:图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对,答案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正如“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一样,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图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把读书笔记坚持下去才是写读书笔记最基本的要求。
②改变的读书方法,做好写读书笔记的准备(摘抄+感想)
读书笔记会帮助我们改变读书方法,而读书方法的改变又会带来思考方式的转变。在写读书笔记这个前提下,读书方法会发生改变,你会进入主动寻找书中“打动人心”的工序。
A·如果说起步是最大的困难,那么坚持却是最大的进步,但很多时候,在做一件事的中途如果出现了一天的空白,或者做事的频率放慢了,就会让人感到失去乐趣。同理,几天不记读书笔记,再翻开笔记本的时候就会觉得提不起精神。所以就算没时间,也要严格筛选要摘抄的段落,或是贴上标记代替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了坚持写读书笔记而走形式主义。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是踏实地写笔记,并真正理解书的内容。
B·通过“筛选程序”,分阶段把最重要的内容筛选出来::
①通读,将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②重读,将折页的内容重读,如果仍觉很好,把那一页的另一角也折起来;
③标记,第三次阅读仍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再读一遍做标记的内容,把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写在读书笔记上。
C·利用书签边读边写:
1. 准备三枚书签(通读书签、重读书签、标记书签)
2. 在“①通读”一步中断时,夹好“通读书签”;
3. 通读到某一部分时,开始“②重读”程序,记得在中断时夹好“重读书签”
4. 中断“②重读”程序以后,开始“③标记”程序,中断时夹好“标记书签”;
5. 三枚书签都夹在书里以后,就可以准备写读书笔记了
以作者为例,在地铁里站着的时候会集中精力进行①通读,如果有空座可以做下,就开始②重读和③标记程序,根据当时情况随时变更读书步骤。
【三菱拉线笔《思考的技术·绘画的技术》(板坂元)】
D·阅读时可以用不同的画线方式对重点句子进行区分:
→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观觉得值得重视”“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
③读书笔记的分类:
A·从一句话开始
→写读书笔记的窍门:彻底地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
→读书的重点是自己认为哪些内容重要,并将其彻底消化。只关注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就好了。
→在记录感想的时候,不要写一些揣测的或者外来的想法,而是要写下自己的心声,也就是感受和想法。
B·摘抄
C·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书名
→作者名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摘抄部分用“O”表示,感想、思考或补充说明用☆表示。
只要记得重点放在“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和“写主观评论”上即可。
即使客观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无法与自己在感性层面上产生共鸣,那么再读多少次也不会有感想。选择摘抄时,不是找让人觉得理所当然的文章,而是觉得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的内容。筛选关键句,找出最能代表这次读书体验的语句。
为防止摘抄的文章太多,要严格选文章来减少摘抄量;抄写的文章太长,又找不出合适的关键句时,可以把小标题抄下来。摘抄后一定加个☆后写上自己的评论(可以通过这件事来正视自己的不成熟,从而养成不管是什么想法都立即写下来的习惯)。
【井上厦《书的命运》(文春文库):在看报纸或书时,把有疑问的内容全摘抄到“摘抄本”上,写明出处和页码。】
【《上班两年就辞职》(山崎元/幻冬舍新书)】
【《论读书》(亚瑟·叔本华):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
D·剪报式读书笔记(把“与书相关的东西”收集起来)
·书腰:把书腰剪裁成适合笔记本的形状后粘贴在笔记本上。书腰上不仅印有提示书中内容的关键句,还有作者的照片等信息,贴在读书笔记上可以加深印象。
·信息卡片:卡片上印有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等书籍信息,可以节省抄写时间。
·书签:每个出版社的平装书或新书中都有可能夹着不同样式的书签。在书名旁边贴上书签会很醒目。
·其它:也可以把夹在书里的广告、宣传单等于书相关的部分剪下来粘贴在笔记本里。
旅途中当地书店的专属卡片、火车票、飞机票等:提醒自己读这本书的地点和场景。
利用相关事物记录与书交流过程,可以加深大脑对读书体验的印象。
E·复制粘贴以备重读
把书中做完标记以后,挑选出一两处内容复印下来并裁剪好,贴在读书笔记本里,最后在旁边写上评论或做标记。这样不但保留书中原有的排版、字体等元素能加深对书的印象。而且复印件也比手写件便于阅读,便于养成一取出笔记本就翻看几页的阅读习惯。
P.S.每次翻出来读都可以用不同的笔和标记方式重新做标记或写评论。(贴上去的文章读过的次数)
复印的文章:最贴近这本书主旨的一页。这一页,是这本书最具代表性的一页。
F·重读书评以加深思考
读书笔记是自己和书的对话,所以不需要别人的观点,但如果做完读书笔记以后重读书评,就可以参考第三方观点,换个角度审视自己的这次读书体验。
当你感受到自己与他人观点上的差异,就可以在读书笔记里补充一些内容。
做好标记的书,可以先在桌子上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做读书笔记。只要堆放在桌子上,那些图书自然是提醒你写读书笔记的定时器。如果读完这本书就放进书架,恐怕过一阵子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举例:
读完后大半年还没着手写读书笔记:可以冷静地看待书中的观点,不要在意书,而要关注那些魅力不减的内容、摘抄、复印那些你依然觉得很棒的文章,并写上半年以后你又想到的事。
尽管如此,没处理的书堆得太多还是会造成心理压力,而且堆在桌子上也碍事。为了不积攒太多未做读书笔记的书,还是规定自己每周做一次读书笔记比较好。
【《茶之书》(讲谈社学术文库版/岩波文库版)】
【《书斋曼荼罗》(矶田和一/东京创元社)】
【《幸福散论》(法·阿兰)】

棒棒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