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读书笔记
【摘抄】
《文心》是夏丐尊和叶圣陶二位先生合作撰写的,有鉴于中学语文教学(当时叫国文课)有不少问题,这对儿女亲家于是商量写一本专讲读和写的书,设定的拟想读者应该是中学生,自然也包括教学环节另一端的中学教师,因此,朱自清先生就说:“这本书不独是中学生的书,也是中学教师的书。”
《文心》不同 于一般同类教科书的一个特点,是用故事来经营全书,具有戏剧性和情景教学的优点。这里面有循循善诱又平易近人的国文教师王(仰之)先生,有好学又活泼的学生乐华和大文,三个主角贯穿始末。
三十二节涵盖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诸多与作文相关的语文知识.....今天的中学师生阅读这本书的收获,或许不只是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吧。
【解读】
很早就看到很多作者写过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练习写作,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本书。因为在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发现类似的序里讲到这本书只是适合中学生学习写作,和中学教师教授写作的书籍。加上,文中都是以情景教学的方法,出现的是一些中学的课本里的文章,所以在最开始接触的时候是没有多大兴趣的。
然而这一次又翻出这本书,一章一章的读下来,才觉得这是自己目前读过的最好的一本教授写作的书。我们都知道写文章必须是和阅读紧扣在一起的,没有输入哪来的输出。然而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阅读的,我虽然会去读一些书,但是在近些年是很少去读经典的,纸质书也被电子书给取代了。
有一天在kindle里读到鲁迅的书,发现大片大片的白话文。我是无论如何无法消化和静心读下去的。我很认可《挪威的森林》里主人公的对读书的那个观点,“对死后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则上是不屑一顾的。那种书不足为信。不是说我不相信现代文学。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人生短暂。如果读的东西和别人雷同,思考方式也只能和别人雷同。乡巴佬、小市民才那样。有识之士不会如法炮制,取羞于人。”
在我们之前,那些真正认真做学问的大师。都是认认真真对待读书和写作这两件事的,就像本书里的王老师教学生写作文说的那句话,“作文作成了最好自己仔细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妥当就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这个习惯必须养成:做不论什么事情能够这样认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
我看了一些国外的写作的书,《成为作家》《一年通往作家路》等,据说国外大学有专门的写作课教授大家写作。而我想《文心》这本书,也正能体现我们国家对待写作的严谨和重视。
读完这本书我给我的感触和启发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凡是有志于认真读书写作的每个人,都应该从本质上端正写作的态度,在不断学习和练习下,打磨出能够让自己满意的文字,而不是写一些人云亦云,哗众取宠的文章。
(未完)

转到话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