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原生家庭,对你的金钱观和成长影响多大?

来自综合理财・159篇帖子・4544人参与

发帖
天草2012

青出于蓝后,是青是蓝?——我们的成长

天草2012
天草2012 天草2012 2017-02-23 11:57 阅读(1268)

文章的原标题是“你的家庭就是你的宿命”,个人觉得有失偏颇,宿命与因果不是充分必要关系,何况还存在一个概率问题。但是整体还是很中正的,也有调研数据作依据,贫困家庭的子女接受知识和技能多源于父母及其周边经验,中产或富裕家庭子女在接受父母综合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外,也会针对将来有目的性的做出指引,就好像开车,中产父母自己不一定有这个技能,但是会指引你去掌握或实现,而在这类各种指引中,子女自己了也会激发个人兴趣或触类旁通掌握其它知识……


(转)

美国学者用25年时间对790个孩子进行了跟踪式的调研,发现50%的孩子,在30左右仍旧和父母处在同一个阶层穷孩子还是穷,富孩子还是富甚至还发现,穷人家的孩子在认知亲密等能力方面都相对有所欠缺。

 

照这么说,穷养长大的孩子就没有出路了吗?并不是,要想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比父母的财富更重要的,还有父母的学历与学力耐心和陪伴,还有教育理念。

 

A26,男,父母三线城市国企领导+主任医师,家庭氛围良好,日常交流话题围绕股市楼市职业选择家庭生活,本科名校毕业+海归硕士,现在上海某外企工作,月薪2.5w有稳定女友,为大学同学,女友出身江浙殷实之家

B28,男,父母西南农村农民,勤劳隐忍朴实善良,不善言辞,与小B交流较少,国内名牌大学本硕博连读,毕业后经过一番挣扎最终选择回到离家乡不远的某三线城市事业单位工作,正科级,月薪4000曾有女友,大学同学,一线市民家庭,异地后分手

C24,男,父母横跨政商界,低调务实,深藏功与名,无奈对小C宠溺,未参加高考,本科送出国,前后花在儿子教育发展上的各种投资不低于1000w

好在小C没有出现玩姑娘车毁人亡这种荒唐事,经过几年独立生活后学会自立自强,与父母保持高质量交流回国后经引荐进入某基金公司锻炼学习,月薪1.5w留学期间曾有女友,回国后分手

D24,男,父母二线城市公务员+银行中层,知足常乐,对子女没有过多要求,自然放养,高考进入普通二本热门专业,毕业后回家乡,省内银行系统工作,月薪7000工作稳定后买车,交往了一个同事女友,休假时看看演出旅旅游,日子过得颇有滋味

 

以上四位出身不同的的年轻人正在展开着各自的人生身处这个变化的时代,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在沉沦与逆袭中,是怎样的浮沉?

一项由Johns Hopkins大学主导,记录了790个孩子的跟踪调查,向我们揭示了家庭出身遗传的秘密。在将近25年的调查中,这份研究跟踪了每个样本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至就业在各方面的表现以及他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他们成为2829岁的年轻人,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就整体阶层流动而言,被试儿童中50%的孩子,依旧与父母的处于同一社会阶层即没有实现阶层的超越或下滑穷者的后代依然贫穷,富者的子女仍旧富足,只有33位出身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实现了底层逆袭,在二十多岁时步入了高收入群体而那些家庭本来就比较富裕的孩子,只有19位在成年后掉入了贫困阶层。现在的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办公室的白领们自以为自己的表现优于自己的父母其实这不过是经济结构转型造成的误会而已,那些在公司的格子间里面哼哧哼哧做ppt的那些人,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们,其实没有本质区别。网上流行的某段子,芸芸众生里,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如何跳出命运的藩篱,成为那人群中的1%的黑羊,从儿童到成年,如何培养出一个优秀的青年,我们得出黄金培养定律如下:

 

贫穷是靠什么遗传的?

1)学习成绩与父母培养策略密切相关中产阶级协同培养

研究团队收集了被试孩子多年的考试成绩,发现当处于学校中时,贫困孩子和富裕孩子的成绩可以相差无几,而一过暑假之后,他们的成绩就会拉开较大的差距,差距的原因,就在于不同收入阶层家庭所采取的培养策略经济紧张的家长日夜为全家生计奔命,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情况,更没有耐心和精力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这种被迫采用的自然放养策略,也是工人阶层和贫困阶层家庭中常见的教育方式,孩子们自由安排玩耍时间,自己发明玩乐形式,并习惯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平时鲜有机会参加有组织的活动,比如足球训练钢琴培训,一是因为没钱,二是因为父母缺少培养孩子多重能力的意识。所以学校成了唯一可以让他们读书学习的地方,家庭则与学习知识和成长能力无关整个暑假,被父母长期放养的贫困孩子都在自由玩乐中度过,而那些出生于富足安逸的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拥有高学历高收入,对孩子的培养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协同培养的方式,他们为孩子设定目标,与学校老师联系紧密,关心孩子的学业发展和心理成长,在家中则依然注重与孩子交流陪孩子读书,暑假来临时,这些家长仍为孩子安排学习培训等有组织的活动,确保他们的时间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他们也更明白怎样指导孩子读书充电。因此,两种阶层孩子的成绩能力和认知差距,也就这样拉开了

2)父母的沉默,带来的是孩子认知缺陷

有研究证明: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越多,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就越强

如果谈及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可以发现:父母高学历高收入的家庭,与孩子的互动就越多;而父母低学历低收入的家庭,互动就越少

 这两个研究发现结合起来,就可以间接得出:

父母高学历高收入的孩子,因为亲子间的沟通交流机会多,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就更强,反之,父母低学历低收入的孩子,会由于父母疲于奔命,与孩子缺乏沟通互动,也会影响孩子的这些能力发展。数据显示,在不同收入层级的家庭,孩子每小时平均听到的父母单词数量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政府救济的底层家庭中,这个数据是600个单词;工人阶层家庭中,是1200个单词;而中产家庭精英家庭中,孩子每小时则可以听到父母的2100个单词。在三岁前,贫困家庭的孩子,要比中产家庭孩子少听到3000万个单词这也证明了,收入越高的父母,越愿意与孩子交流。早就有神经科学家发现,孩子与父母拥有越多交流的机会,他们的智商水平就会越高,学业能力也会越强在孩子0-3岁时,这种频繁的沟通互动更有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看电视会使孩子停止思考,所以并不能包括在听到的单词数中,只有人与人面对面,且有互动的交流才算数。而且研究者还发现,家长与女儿交谈的次数,要多于与儿子交谈的次数,在贫困家庭中更是如此这也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很多贫困家庭背景的男孩更容易犯事,且学习成绩更不好的原因。我们都知道,学历高更富有的家长更喜欢和孩子交谈,但我们也许并不知道,为什么亲子互动还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相关

一位学者这样解释:

贫穷学历低的母亲,通常并不了解儿童发展所必需的要素,而且也没人告诉她这些知识这些母亲的育儿知识,通常来自于同样知识陈旧的家人和朋友,而中产家庭的母亲,通常有大学学历,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也更为关心孩子的发展规律她们会主动通过读书上网或咨询医生来获取最新知识,所以多与孩子交流,越来越成为高学历中产父母的一项必备技能,看起来,与孩子频繁交流是他们的自觉行为,然而事实上,这是学历水平经济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仔细想想,与孩子交流这件事,其实也可以与父母的收入和学历无关因为如果一个低收入低学历家庭的父母,学习能力较强,也更为关注孩子的发展,他们也会很注重与孩子的经常沟通。正如前段时间刷屏,令国人骄傲的哈佛学子何江,即使他来自农村家庭,可他的父母十分注重孩子的发展,鼓励孩子学习读书,并与孩子频繁交谈,这些表现正是恰如其分的中产父母培养策略,所以如果你将我们今天的结论误解为教育背后最关键的,只能是钱,那就有失偏颇了,之所以将家庭经济水平和父母学历背景着重强调,只不过是因为,当今中美社会中,贫困家庭的父母学历更低,更容易给孩子传递压力,以及更少愿意与孩子交流这个事实,是更为普遍的现象,而且父母学历高,就意味着父母对教育更为关注,也掌握了较多的教育理念,所以在黄金培养定律中,我们将父母学历,作为衡量孩子发展程度的关键指标

3)亲子关系与家庭收入

Johns Hopskin的研究还发现: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亲密程度,与他们的家庭收入父母教育程度有较密切的关系,研究样本中,大多数贫困家庭的亲子关系疏离,父母或者疲于维持生计,或者沉溺于赌博和酒精,无暇或无意与孩子沟通交流哪怕一同在家的时光,也通常是父母看电视,孩子自己玩,家庭气氛冷淡紧张,双方之间鲜有交谈,而家庭条件不错的孩子,则能够得到父母更频繁的关注父母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感受,经常询问他们关于某事的看法,尽管这些家长工作也忙碌,但他们依然认为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声音是必不可少的功课亲子关系的紧密程度,对于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本文的前一部分已予以解释,也正是基于这种亲子交流方式的迥异,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被试孩子,都会很乐意与研究团队成员聊天,哪怕是最私密的个人往事,他们也愿意毫不掩饰地向团队成员倾诉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研究他们的大朋友,甚至比自己的父母还要关心自己,生活中太少的人愿意倾听他们内心的故事,这些孩子内心有不为人知的孤独

4)穷孩子更容易被边缘化,使他们的求学之路异常艰难

教育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阶层上升通道,但对很多贫困孩子来说,教育的作用十分有限他们当中大约有25%没有高中毕业,只有12%考进了大学,而最终只有4%的人顺利拿到大学文凭,除了这项Johns Hopskin的研究,还有很多专门研究大学毕业率的学者也发现:全美绝大多数大学文凭,都落入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手中,大学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同学之间家庭背景差异过大,使得贫困学生感到被边缘化有的人会因为经济压力和学习压力,出现心情抑郁而选择主动退学,在整个生涯中,拿到大学文凭的人,会比只有高中学历的人多赚100万美元(该数据适用于美国1982年左右出生的一代人,实际情况需考虑地域通胀等因素)从而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如同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贫穷将怎样制约人的能力?

 

1)贫穷制约大脑发育

谈到能力问题,我们的习惯是研究社会经济原因的同时,有必要探查一下是否有神经科学方面的因素,美国的九所大学和医院联合做了一次研究,以探查家庭收入父母学历与孩子大脑发育情况的联系他们的研究结果被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关注。

研究实验通过对1099名儿童和青少年脑部沟回和褶皱的表面面积的扫描,得出结论:

大脑皮质的沟回面积,的确是和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关联的,大脑皮质掌控着人类的高级思维和认知过程,关联着人的阅读语言和自控能力,常作为智力和能力的衡量指标,早前有研究发现,随着大脑的发育,皮质中的沟回是会在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逐渐增加的与此同时,人的智力和认知能力也会一同提高所以,沟回面积的增加,也意味着智力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就可以作为衡量智慧思维水平的标准

2)父母教育财富水平与孩子大脑沟回面积的关系

父母教育水平与孩子大脑发育情况呈线性关系父母高中学历的孩子,其大脑皮质中沟回面积,要比父母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孩子,少了3%,而父母收入与孩子大脑发育情况,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家庭收入越低的孩子,财富增加一单位,对大脑沟回增加的作用越大而随着家庭收入增加,这种财富对大脑的加持作用就会减弱,也就是说:想要在培养孩子这件事上逆袭,仅仅有钱的暴发户是不行的,家庭越贫困的孩子,如果给他换一个相对富裕的生活环境,那么他的大脑就可以以更快的速度长出更多的沟回而一个本来就生活富足的孩子,家长即使再挣更多钱,也无法显著增加他大脑中的沟回,从数据上来看,家庭收入水平对大脑发育程度的影响,要高于父母学历水平的影响,家庭年收入25,000美元以下的孩子,大脑沟回面积要比家庭收入150,000美元以上的孩子小6%总的来说相比于父母高学历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来自父母低学历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大脑发育较为迟缓而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并没有大脑发展上的差异

简单地讲:

富裕并不一定给你聪颖过人的大脑,但贫穷的确抑制大脑发育程度

3)比贫穷更可怕的,是压力

压力改变大脑结构,在这一项贫穷与大脑的科学研究中,研究者也发现了同样的结论,贫困家庭中弥漫的压力,比如饥饿拥挤喧闹糟糕的居住环境与父母长期分离,以及暴力风险,会使大脑产生神经毒素,从而损害大脑的正常发育,而研究团队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Kimberly Noble教授发现:

拥有高收入父母的孩子,他们大脑中的海马体体积要更大所谓的海马体,就是对学习和记忆关键的大脑部位即父母收入高的孩子,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很可能更强,论及父母教育程度,父母学历高的孩子,他们大脑中的杏仁体体积要小一些杏仁体就是大脑中处理压力的部位已有研究表明,长期承担压力的人,其大脑中杏仁体体积更大,比如长期辗转于收养家庭的孤儿,杏仁体体积普遍要大于稳定家庭中的孩子,这也就表明,父母学历高的孩子,承担的生活压力相对较小,所以杏仁体的体积也就更小

综合这部分的结论,就可以得出一个逻辑关系:

父母高学历高收入的孩子,生活压力更小,大脑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发展更好,父母低学历低收入的孩子,生活压力更大,大脑长期受到压力压迫,所以学业能力发展较弱

 

但这个结论很快就遭到外界质疑:

难道家庭贫困的孩子,就一定比富家子弟更笨吗?

 

家庭财富和父母学历,对于孩子大脑的影响,当然不是这样简单我们知道,要想孩子得到好的发展,就要由父母给予他正确有效的认知刺激,而且情感上的温暖和关怀也很重要,多和孩子交流,带他们去图书馆,认真倾听他们的内心都很关键哪怕没有高收入,这些依然是可以做到的,学历和收入这两个方面,任何单独一方面都不是改变大脑结构的关键,这需要两者的共同作用,父母的压力程度,是影响孩子大脑发展好坏的重要因素钱可以缓解紧张,也可以买到孩子学习发展需要的物质,但是,钱并不是最关键的要素,而父母的行为和思维才是因为有的父母即使有钱有学历,也并不一定会给孩子最必需的关爱,贫穷影响孩子大脑这个结论,只有在父母学历低导致贫穷,而贫穷带来生活压力,以及父母高学历带来高收入,富足家庭生活压力小的假设下,才是成立的,而那本叫做稀缺的书里也提到:稀缺感会降低智商和自控力针对这个研究结论,我们对家长的建议是:

无论经济水平如何,也别忘了和孩子交流,并给予温暖的关怀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父母的学历和经济地位都不占优势,孩子的发展也要好过充满高度压力的家庭,不论是严格要求子女要求孩子做题练琴的母亲,还是带着孩子享受快乐童年偶尔出逃游戏山水间的父亲,只要父母在一定经济水平保障下,保持与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与交流,都将使孩子受益

结语:

梳理一下今天的研究,我们可以从第一部分里Johns Hopskin大学的研究中窥探到贫穷的宿命理论但通过第二部分中制约贫穷的因素,你就会明白,吞噬孩子大脑发展能力的,其实是贫穷背后时刻紧逼家庭的压力,父母收入低不可怕,学历低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被这样那样的压力占据了大脑的带宽,减少了对孩子发展的关注, 即使在父母高收入高学历的家庭,如果父母依然被这样那样的事情占据了头脑,从而对孩子怒火相向,并因为自己的忙碌而不吝与孩子沟通,那么孩子的大脑依然得不到健全发育

这一切的结论,背后都是父母的自控能力学习能力和耐心程度的比拼,富裕的暴躁家长,远比不上清苦的耐心家长父母怎样看待自己,孩子就会将怎样的形象映射到自己身上,父母怎样在压力下管理自己的情绪,加上父母怎样调节家庭的氛围虽然这都和父母的阶层差异学识水平和教育方式息息相关,但你仍然可以用清醒的头脑找到最佳方式,父母注意自己的修养,孩子才能得到正向影响我们将通过不同的学科视角加以阐释,目的只有一个:帮助家长看清自己的职责所在,并明确孩子的未来取决于自己的行为和思维。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2)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