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2/读《战争与和平》有感(三):关于阶级、爱情与婚姻
1、各具特色的阶级圈子。
小说中主要讲了四个家族的故事,安德烈的家族、娜塔莎的罗斯托夫家族、皮埃尔的别祖霍夫家族及海伦的瓦西里家族。这四个家族各有特色。
安德烈家族是俄国少数赫赫有名的几大家族之一,代表了正直,品质高尚,崇尚自由,追求真理与正义,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罗斯托夫家族善良好客,乐于助人,这个家族极具亲和力,家族气氛很和谐,因为老伯爵的善良软弱、乐善好施、治理无方导致了家族的没落。
别祖霍夫家族文中没有过多描述,但根据安德烈父亲老公爵对别祖霍夫伯爵去世一事难过可以看出,这个拥有最大财富的家族还是很令人尊敬的。皮埃尔作为这个家族的继承人,很好地展现了追求真善美的品质。
瓦西里家族则代表了浮躁虚荣、贪得无厌、唯利是图的投机主义处世方式。瓦西里公爵就如社交界的小丑与变色龙一样,本能只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立场进行追捧。他的三个子女:一个儿子傻,一个儿子——阿纳托利是浪荡的花花公子,唯一的女儿——海伦为上层圈子的社交皇后,沉迷周旋于各色有权有钱的大人物之间。
2、百转千回、摧人泪下的爱情与友情。
安德烈的爱情:很喜欢安德烈这个角色,他虽然出身名门贵族之家,但没有一般贵族子弟的不良风气,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追求真理、坚定勇敢。小说中安德烈和娜塔莎的爱情催人泪下,特别是在安德烈负伤后和娜塔莎重逢后的表白和守候,让读者为安德烈和娜塔莎的再次见面感到高兴,也为安德烈的去世感到伤心,为他们的不能再续情缘感到遗憾。
安德烈的爱深沉浓烈,他能看到娜塔莎身上宝贵的品质与精神,他的爱相对而言是一种纯粹的爱。他当初的爱有多深,在得知娜塔莎受到诱惑解除婚约时就有多恨,然而,更多的是恨阿纳托利,在找他决斗时还考虑到娜塔莎的名誉,以最大可能保护娜塔莎。他放弃了在皇帝身边工作的机会,再次踏上战场后,也放弃了库图佐夫的诚意挽留,选择了到战争第一线,直接面临炮火的洗礼。在战争前夕,安德烈公爵和皮埃尔见了最后一面,回想起了和娜塔莎相识后的美好记忆。那时,他还是在爱着娜塔莎,但是他那骄傲的性情使得他只能承受感情的痛苦折磨。
当他身负重伤,在救护站遇到被截去腿,痛哭失声的阿纳托利时,他原谅了一切,他哭了,哭人们,哭自己,哭他们和自己的失误,热烈的怜悯和热爱充满了他那幸福的心,他理解了妹妹玛丽亚告诉他的要爱敌人,不要恨任何人。在昏迷七天醒来后,他不断思考着一直困惑自己的问题。那时,他理解了娜塔莎,更加地爱她了,意识到拒绝她是对她的残忍。
命运的安排让他们见面了。他们见面的情景简直叫人情不自禁地落泪,娜塔莎不顾一切地要去见他,跪在她面前,看着正发着烧的、眼中带光的安德烈公爵,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而在此前,安德烈正在热烈地思念着娜塔莎。娜塔莎此后日夜守护在安德烈身边,细心照顾着他,而他,终于也再次真挚地对她说出了“我爱您……”。
安德烈与娜塔莎的爱情是一种纯粹的、令人心动的、可贵的感情,启发人们寻找人世间感情中高尚、纯真、真诚的一面。悲剧更能打动人,残缺更能突显出圆满的弥足珍贵。
皮埃尔的爱情:皮埃尔从小就和娜塔莎认识,一直都很喜欢她,但总觉得自己配不上她。在他前去安慰解除婚约后病倒的娜塔莎时,才明白自己爱上了娜塔莎。他把这份感情深埋心底,决定不再去罗斯托夫家,继续寻求真理和信念。
后来在玛丽亚公爵小姐家里遇到了娜塔莎,那时他千真万确明确了自己爱她。于是勇敢表白,终于和娜塔莎组成了美满的家庭。他和娜塔莎的爱情是圆满的。
安德烈与皮埃尔的友情:安德烈欣赏皮埃尔的真实和善良,说他是贵族圈子里唯一的活人,说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是一个可贵的人,一个善良高尚的人。
妻子死后,安德烈消沉了好几年,蜇居在乡下的农庄里。一直到皮埃尔和他的相逢,两人进行了深度的谈话后,安德烈感到在精神上,新生活已经开始了。对安德烈公爵来说,和皮埃尔的相逢,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在他和娜塔莎订下一年婚约后,临走前对娜塔莎说有什么重要事情可以去找皮埃尔拿主意,足见他对皮埃尔的信任和喜爱。安德烈临终前常常提到皮埃尔。安德烈的儿子喜欢皮埃尔超过了自己的姑父,把他当作了自己的偶像。
皮埃尔把安德烈看作是完美之人的典范,有坚强的意志力,博学多识,能说会道,优雅自信,尤其使皮埃尔叹服的是他的工作能力与学习能力。
皮埃尔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亲历了波罗底诺战役前线,体会到了战争的激情与残酷、人性的崇高与卑劣。在撤离莫斯科时被法军俘虏期间,曾经迷茫的他日益坚定起来。这时的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他结识了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普拉东(后来被法军枪决),他认定,这个人是和安德烈公爵一类的人,给他带来了光。他对这两个人都怀有爱慕之心。安德烈是皮埃尔的精神导师。皮埃尔也深深理解安德烈,知道安德烈在用全部心力寻找一件东西:做一个尽美尽善的人,一个不怕死的人。在得知安德烈临终前变得平静、柔顺了,他含着眼泪对着娜塔莎说“他能见到您是多么幸福啊!”
安德烈和皮埃尔的友情也足以让人感动。
娜塔莎的爱情:充满生命力和希望的爱情。从少女时代,她就是一个充满活力、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满怀希望的人,身上蕴藏着浓浓的生活情趣和追求幸福的信念。她可爱、勇敢、活泼、直率、热心,身上有一种在安德烈公爵看来非彼得堡的东西,虽然身处上流社会,却不媚俗,如一股清流。安德烈和皮埃尔都认为她是“瑰宝”。
她十三岁起,爱上了鲍里斯,那是童年爱情,单纯而美好。后来喜欢上了哥哥的好友杰尼索夫,杰尼索夫向她求过婚后被拒绝了,这个时候的爱也不是真爱。直到遇见安德烈公爵,她一见面就觉得爱上了他。和安德烈交往时,她感到又害怕又幸福。在安德烈向她求婚并决定将婚期延迟一年时,她的心既激动幸福又伤心惆怅。激动的是终于得到幸福了,伤心的是,这幸福为什么要推迟一年,而且安德烈也不在身边,“这简直是太可怕了”。
在安德烈即将回国之时,娜塔莎和父亲在莫斯科拜访了老公爵和玛丽亚公爵小姐,没想到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她深感耻辱和痛苦。也就是在这时,浪荡公子阿纳托利引诱了她。这时的她已感到自己对安德烈的爱情不再纯洁了,她冲动之下,给玛丽亚公爵小姐写了解除婚约的信。在计划私奔结婚行动失败后,在得知阿纳托利在骗她时,她一下子病倒了,觉得自己跌入了深渊,亲手葬送了美好的生活和幸福。她希望得到安德烈的原谅,可深受打击、骄傲的安德烈拒绝了。
在她得知身受重伤的安德烈和她们一起撤离莫斯科时,决定不顾一切地去看他,请求他的原谅。而那时,安德烈早已原谅她,正在日思夜想地盼着能见上她一面呢。安德烈临终前的那段时间,是一段最打动人心、最催人泪下的爱情。
久经磨难后,娜塔莎和皮埃尔又见面了。皮埃尔认出娜塔莎后突然涨红了脸,窘迫不安起来,泄露了他对她的爱。而玛丽亚也看出了他们有可能的幸福。娜塔莎对这时的皮埃尔也有了新的认识,认为他就像一个从浴室里走出来的人,变得那么干净、光彩、新鲜。此时,娜塔莎身上的那股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又涌了出来。娜塔莎的爱情是生机勃勃和热情奔放的。
索尼娅的爱情:从一而终的爱情。她从少女时期就爱着罗斯托夫,多年不曾改变。一直守候着这份感情,直到最后化为泡沫变为乌有。这是她个人的命运,也是她自己的性格造成的。
其实,索尼娅也为自己的爱情抗争过。当老伯爵夫人要她和罗斯托夫断绝关系时,她号啕大哭,决定顶着压力等他回来,不再和他分开。但经过内心激烈地斗争后,她最终含着泪又一次作出了牺牲。而罗斯托夫收到了索尼娅的给他自由、收回承诺的信时,首先是又惊又喜,他刚才怀着上帝一定会应许他充满信心所祷告的事,果然实现了。可怜的索尼娅啊。
她明白自己在这个家的地位就是这样:只有通过牺牲的途径才能显示自己的高尚品格,所以她已经习惯而且也喜欢自我牺牲。只有这样才能在别人心目中提高自己的身价,而现在要她牺牲的,是她放弃过去所做出的一切牺牲的代价,放弃生活的全部意义。她生平第一次从那些为了更痛苦地折磨她而对她施予恩惠的人们身上尝到了苦味。但她无力改变,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罗斯托夫的爱情:摇摆不定的感情。和表妹索尼娅青梅竹马,相互爱慕,但一直受到伯爵夫人的反对。伯爵夫人希望罗斯托夫能够找到有地位财产的贵族小姐。娜塔莎本能也知道哥哥不会娶索尼娅。
当他知道朋友多洛霍夫向索尼娅求婚后,他心里想对于没有嫁妆的孤女索尼娅来说,多洛霍夫是合适的,而且他在某些方面是个出色的配偶。可他还是生索尼娅的气,觉得她忘了童年的诺言,心里充满了嫉妒。一听说索尼娅坚决地拒绝了求婚后,他又高兴起来。他去找索尼娅谈话时又表白爱她超过任何人,不过再次强调妈妈不希望他订婚,不会给她任何承诺。
后来,当他遇到省长夫人有意撮合他跟玛丽亚公爵小姐时,他半推半就地答应了。但母亲要撮合他跟朱莉小姐时,他又跟妈妈闹翻了。罗斯托夫对索尼娅的感情一直都是摇摆不定的。
玛丽亚的爱情:安德烈公爵的妹妹,长得很丑,可是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和脾气古怪的老公爵生活在一起,生活平淡枯燥,古板严肃,没有什么朋友。然而由于她出身极好,社会地位高,还有可能会继承巨额财富,所以,在上流社会里,她仍然是非常好的结婚对象。在瓦西里公爵成功地把女儿嫁给皮埃尔后,就又打起了玛丽亚公爵小姐的主意,带着儿子到她家里去求婚。当然最后没成,清高的老公爵打心眼里瞧不起瓦西里公爵一家。
她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内心坚强,充满爱心,是个极具生命力和精神超脱、品质高尚的人。在父亲已去世而哥哥身在战场的情况下,独自承担起了家庭重任。她在撤退受阻时决心不能落在法国人手里,不能让家族丢脸,试着用父亲和哥哥的思维来处理问题,所表现的坚强和慷慨之心,很好地继承了家族那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怜悯心。在偶遇罗斯托夫并被解救时,有一种奇异的情感充斥了她的心,她感到自己爱上他了,也许是这一辈子唯一爱上的人。玛丽亚的爱情是真挚而持久的。
鲍里斯的爱情:鲍里斯和娜塔莎有过一段童年时代的爱情,随着鲍里进入军队后,就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找到富家小姐作为结婚对象,而娜塔莎家虽为贵族,家世却已走向没落,所以他四年多都没跟罗斯托夫家来往,刻意淡化忘掉童年时期的爱情承诺。他跟交际圈里的大明星海伦交往,后来又忍不住被娜塔莎的魅力所吸引,被罗斯托夫家善意提醒后才没去找娜塔莎了。接着,他又有了新的目标:最有钱的玛丽亚和朱莉。他在玛丽亚处碰了壁,又去接近朱莉,并和她结了婚。鲍里斯的爱情和处世方式,简直就是一个投机者的典型写照。
3、他们的婚姻与感情、美满与不幸。
小说主要讲的是俄国贵族阶级的生活。舞会、交际场、歌剧等都是贵族们日常的生活。小姐太太们打扮花枝招展,展现个人魅力,在交际场中寻求合适的交往对象。爵位、财富、前途等成了大家心里暗自盘算的筹码。善谈的夫人老爷暗中都在为各自家的小姐少爷寻求地位财富更好的婚恋对象。
安德烈与丽莎: 婚姻中的他们都过得不幸福:安德烈寻求着一种新的希望与可能,他厌倦婚后的客厅、流言蜚语、舞会、虚荣、琐碎事情织就的迷阵,为了离开现在所过的生活,他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而丽莎爱的就是那个贵族圈子里的各种八掛与社交生活,她一直不理解安德烈为什么要去打仗,不停埋怨责备安德烈把怀孕的自己送到乡下,不得不与古板的老公爵与小姑一起生活。
安德烈经历过奥斯特利茨战役的生死考验后,他所追寻的荣誉与伟大已经破灭,在丽莎分娩那晚回到了家,对妻子叫了一声“我的心肝”。丽莎生下儿子后就去世了。安德烈感到震惊,心里仿佛有一种什么东西失去了,那是他无法挽回也无法忘记的罪过。
安德烈与娜塔莎:在去拜访罗斯托夫家遇到娜塔莎后,他心里忽然有一种春天万物复苏的喜悦感。他一生中那些美好的时光的记忆,一下子涌上心头。奥斯特利茨战场上高高的天空,亡妻脸上责备的表情,渡船上的皮埃尔,被幽美夜色感动的娜塔莎,还有老橡树,那个夜晚和月光——所有这一切,他都想起来了。
在舞会上,受皮埃尔的引荐,安德烈邀请了娜塔莎跳舞。那翩翩舞姿、嫣然微笑感染了他,她的魅力像美酒一样使他感到了醉意。他觉得自己精神复苏了,变得年轻了。他爱上娜塔莎后,就去跟父亲谈结婚的事。老公爵不同意,认为从门第、家产和声望等来看,这桩婚事不美满。但是安德烈不介意这一切,仍然坚持向娜塔莎求婚并订婚。
皮埃尔与海伦:作为私生子,他受到了上流社会的排挤偏见,但成为著名的别祖霍夫伯爵的巨额财富继承人后,又受到无数人的追捧讨好。他被势利的瓦西里公爵笼络,又被光彩照人的海伦迷惑了双眼,最终违背自己的内心,糊里糊涂地就娶了虚伪轻佻的海伦,成功地套住了自己。和海伦结婚后才为自己的懦弱后悔,于是离家出走,去寻找让灵魂得以安慰的路,寻求着自我价值。他受到启示加入同济会,最终却发现这是一个虚伪的所在。失败的婚姻让皮埃尔吃了不少苦头。后来,海伦自食其果,吃药过量去世,终于还了皮埃尔自由身。
皮埃尔与娜塔莎:他对好友安德烈公爵和娜塔莎的感情是比较复杂的,他希望好友和娜塔莎都能得到幸福。在好友安德烈去世后,皮埃尔和娜塔莎在莫斯科重逢,这时的他已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内心逐渐坚定起来,在长久的寻找和思索后,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这时的他,终于能直面内心的感情,勇敢地向娜塔莎表白爱意,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婚后的皮埃尔成为大家庭最受欢迎的人,他爱家人爱孩子们,小孩子们也非常喜欢和皮埃尔玩游戏。皮埃尔婚后发现,两人都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娜塔莎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坚固。他们家族和睦,生活简单,精神满足,一致认为这种质朴的生活方式就此会固定下来。
罗斯托夫与索尼娅:这部小说里,我比较同情索尼娅这个角色。没有父母没有嫁妆,她从小就寄人篱下,哪怕有了一段青梅竹马的爱情,可最终连这唯一的幸福都被剥夺了。“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句话形容她的处境真是太恰当了。
在罗斯托夫和玛丽亚相遇后,有了一丝微妙的情感和爱情婚姻的可能后,他才弄清楚自己的想法。他赞赏索尼娅的耐性和忠诚,但极力躲避着她。她有一切为人们所珍贵的品质,可是就缺少使他爱她的东西。他甚至觉得,他对她的评价越高,对她的爱就越少。
从十来岁时花一样的年龄时起,她就生活在这个家庭里,到了下一代花儿已茁壮成长的时候,而她守着心里的无奈和认命,一天天地老去。看似人人离不开她,却又没人记得她的存在。我清楚地记得,在罗斯托夫的大家庭里,在热闹欢腾的家庭大聚会里,在下一代孩子的欢笑疯闹声里,呈现出的是索尼娅没精打采的神情。
婚后的娜塔莎曾对玛丽亚伯爵夫人说过“也许因为她没有私心,所以她所有的,全被夺走了。她就像草莓上开的一朵谎花,不结果子。” 玛丽亚伯爵夫人也感觉到:索尼娅似乎确实并不为自己的处境感到苦恼,对自己注定是一朵谎花的命运安之若素。与其说她爱家中某些人,不如说她爱整个家。她像一只猫,恋的不是家里的主人,而是恋这个家。她照料老伯爵夫人,爱抚、娇惯孩子们,她总希望为别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别人也若无其事地接受她的关照,却并不怎么感激她……
罗斯托夫与玛丽亚:罗斯托夫在感情和现实两者间摇摆了很久,最终还是选择了玛丽亚公爵小姐。这是大家都一致默认和赞许的结果,更是自然的选择。和贵族圈子里的玛丽亚结婚才能被当时的社会所认同,才能拯救他自己的家庭,才能赢得幸福平静的婚姻。
在和罗斯托夫结婚后,玛丽亚深深地爱着家人,决心今生今世一定要爱丈夫,爱孩子,爱侄儿,爱所有的人,像基督爱人类那样,她总在不断地追求永恒、永生和完美无缺。罗斯托夫和玛丽亚小姐的婚姻是幸福和安全的。
鲍里斯与朱莉:鲍里斯的家族原本是贵族,现已没落,和妈妈一起过着缺钱困顿的生活,但所幸有个超级精明与聪明的母亲,哪怕所做的事被别人嘲讽,也使出全身之力助儿子鲍里斯寻得一份好差事。儿子鲍里斯也是个机会主义者,到处勾搭富裕的婚恋对象,以图改变命运。最终选了继承了巨额财富的朱莉小姐结婚,可他却不爱她。鲍里斯利用婚姻改变了自己的家庭和命运。
托尔斯泰曾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精辟地说过“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却各有各的不同”。在婚姻中,有时门当户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两颗平等、理解的心,还有真诚的爱。

谢谢啊,大家一起多阅读多进步
谢谢,别人都是怎么回赏的,我怎么没找到
谢谢 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