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定义修订,买重疾险要再等等吗?
保险行业,最近出了件很轰动的大事:
6月1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公布了《重疾定义使用规范》意见征求第二稿,和3月31出的第一稿差别不是很大。
重疾是达到理赔条件就赔,而重疾定义,就是规定重疾险的理赔条件的。所以说,这个调整很重要,关系到以后买的保险,可以怎么赔。
那重疾定义修订,对要买保险的我们有什么影响?
我先做个汇总,想看购买建议的直接拉到文末。
1、保的病种变多了吗?
数量变多了。
2007年的重疾病种是25种,新版本的增加到了28种。同时,新增了3种轻度疾病,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轻症”。
轻症的保障终于纳入重疾官方的定义了。
前6种重疾和3种轻度疾病,都是必保的。
前6种重疾包括:严重恶性肿瘤、较重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严重慢性肾脏病)
3种轻症分别是:轻度恶性肿瘤、较轻急性心肌梗塞、轻度脑中风后遗症。
实际上,现在市面主流的重疾险,都有100种重疾和40~50种轻症,其实这条没啥太大影响。
2、理赔是变严格还是变松了?
不能简单地说严格或是宽松,严谨点说,调整后的定义,更符合现在的医学实际情况,也减少了理赔时的纠纷,改动比较大的是恶性肿瘤的定义。
原来的25种重疾里,16种理赔条件没明显变化,2种变严格了,7种变合理了。
1)7种病的理赔更规范了
比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心脏瓣膜手术,之前要求“开胸”,现在变为“切开心包”;
比如重大器官移植术,以前不包括小肠移植,这次加上了;
比如主动脉手术,增加了胸腔镜和腹腔镜的理赔;
比如急性心肌梗塞,以前都是“急性胸痛”这种模糊的感觉,现在增加了临床数据。虽然可以理解为理赔变难了,但更规范,对我们更有利。
2)新增的3种轻症最多只赔30%
新增的3种轻症:轻度恶性肿瘤、较轻急性心肌梗死、轻度脑中风后遗症,最多只能赔基础保额的30%。
如果是多次赔付的重疾,且保额递增时,对应到轻症的赔付上,也可以相应递增。
比如重疾险A,第1次重疾赔100%保额,第2次赔120%:
那第1次轻症赔付限额是30%,第2次提高比例到30%×(1+20%)=36%。
现在主流的产品,轻症一般都能赔40%-50%,甚至有能赔到60%的。
如果买100万保额,轻症的赔付会从30万降到60万。
幸好只是强制规定这3种赔30%,不影响其他轻症。
3)甲状腺癌不算重疾了
定义调整之后,把一部分重疾降级,最明显的就是甲状腺癌。
以前甲状腺癌算重疾,按照重疾的赔付比例赔钱。
定义调整之后,“TNM分期为Ⅰ期”按轻症赔。更严重的,才能按重疾赔。
现在的产品是按重疾赔,最少赔100%的保额。如果有些赠送保额,赔付额度还会更高。
放到“轻度恶性肿瘤”后,最多赔30%的保额。买50万保额至少少赔了35万。
4)原位癌以后可能不赔了
挑整后的重疾定义,“原位癌”和“交界性肿瘤”都被踢出了“轻度恶性肿瘤”。
但不是强制不赔。各家保险公司可以自行设计,把这项保障加进去。
预计保司在扩展轻症定义时,有非常大的可能会加进去。
3、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新的产品会降价吗?
前面说了,这版重疾定义的调整,大部分是明确了一些理赔的条件,较少一些理赔撕逼。
除了高发的轻度甲状腺癌被移出重疾,转到轻症,其他的基本上对于重疾发生率没影响
包括我以内的一些行业人士预测,价格可能会有略降,但降价幅度不会太大。
对重疾险定价来说,更关键的两个因素是:投资收益率和赔付情况。
专业人士分析,保险行业平均的投资收益率在5%左右。至于赔付率,全行业的重疾赔付情况都很糟糕。
而且业内专业人士一直认为,目前大陆重疾险的低价策略不可能长期维持。
也就是说,现在卖得已经很便宜了,再降价的空间,非常小。
4.以后的产品会不会更好?
我们从逻辑上来分析这件事:
人类寿命越来越长,寿险类产品一定会越来越便宜。
但是重疾呢?
治疗效果越好,疾病影响也越小。换句话说,同一种病到达“重大疾病”程度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低。
按照这次恶性肿瘤定义的调整趋势,预计重疾定义未来会越来越严格。
5、我的一些购买建议
首先强调一点,在重疾定义调整之前买到的重疾险,不会有影响,合同里怎么约定就怎么赔。
还没买的朋友,估计就要开始纠结了。是买现在的“老产品”,还是等定义调整后再买“新产品”?现在买又怕错过了未来的好产品,新产品的甲状腺癌又不能当重疾赔了。
咋办?
1)早买早安心
按现在的定义买重疾,毕竟甲癌还在重疾中,轻中症的赔付比例高。单从定义说来看,现在买至少不吃亏。
而且不管什么时候买,健康门槛和等待期(至少90天)门槛都在那。
能早获得保障,就减少一分风险。
预算有限的,可以先买份只保重疾的超惠保,甲癌还能按重疾赔。
预算相对好一些的,可以买份含轻症和中症保障的康惠保2.0,赔付比例很高。
现在买也不吃亏。
2)实在怕错过未来的“好产品”,可以分批买
比如现在先买30万或50万,然后新产品上了再加一些保额。
这跟买股票很像,很难严丝合缝地抄到最低点,但逢低买入就不错。
整体上,新版的恶性肿瘤的理赔门槛变严格,轻度恶性肿瘤的赔付比例也不能高于30%。对于担心恶性肿瘤的朋友,该抄底了。
综上,我还是更建议,重疾能早买就早买,现在买就是在薅羊毛。
预计接下来会有一波下架停售潮,大家也别冲动,产品还是需要好好挑。
以上分析的,只是6月1日版的征求意见稿,不是最终定稿。不过按照惯例,征求意见稿和终稿的区别基本不大。
最后,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风险还是在那里,该买的都少不了。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