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的一些思考
这个假期,突然发现我经历了很多人身边熟悉的人的离开,就是死亡的特别多。
自然死亡的:两个老人,都是我比较熟悉的,一个是我爷爷的哥哥,一个很慈祥热心的老人,对我们都很好,虽然这两年身体都不太好,他的去世也算有些心理准备,但依然让我有些难过和惆怅。另一个也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以前见过面说过话,也是很好的一个人,也是突然得到消息去世了。
如果说这两个老人的过世是正常现象的话,那么同事爸爸的去世就让我们有些嘘唏了。他跟我爸妈是同龄人,应该正是开始安享晚年含饴弄孙的好时光。可惜,因病去世了。发现得病也是非常突然的,大概是4月份发现的,7月初人就没了。
老人的去世还可以接受,年轻人的去世更让我们难过和紧张。朋友L,年纪比我小,我们孩子差不多大小,所以也经常一起出去玩的,她是两年前发现肝癌晚期的,家里人都尽全力带她治病,她自己求生欲望也非常强,因为实在是不放心年幼的女儿,但是不管怎么样,坚持到今年7月还是走了。她走的时候,正是绵绵梅雨期,又在遥远的老家,我们也不能赶到,只有心里的悲伤和对孩子的同情,现在想想都要流泪的。
还有一个更年轻的熟人,90后,是我去年年底买车认识的4S店店长,人热情能干,前途无量,前不久听说他在疫情期间突然查出得了白血病,还好已经进行了骨髓移植,当时状况还不错。但是上周突然听说因为排异反应,他已经去世了!突然的让我不禁感叹生命太无常,本来还准备有空去他家里看看他呢,结果连葬礼都没赶上。
还有上周,本来要跟老公一起去出差的同事,也在他们出差的那一天找不到人,最后才被发现死在出租屋里。原来计划要跟他一起出差的几个同事,都吓出了一声冷汗,我也觉得后怕。后来警察认定是自杀,具体原因不明,但是公司里众说纷纭:为女人,为金钱……反正正当壮年的一条生命就这样没了。
突然发现,前几年我送礼主要还是结婚生小孩的原因,而这两年好像去世的人的礼送的更多了,不禁感叹真的是老了,我们要真正去直面很多熟悉的人的死亡了,我们能做的有哪些呢?
1、珍惜生命,珍爱健康。我们也是快奔四的人了,真的感觉精力没那么好了,身体也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我就很紧张,所以要好好体检,每次都要认真对待,有问题要积极复查,早期排除一些疾病,比拖到后期好多了。
学校两个同事,都是女性,一个体检检查出了问题,赶快去复查,发现是早期,及时请假治疗,现在恢复得还不错。另外一个,体检没当回事,听说根本没去体检,结果等到肺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去年就走了,孩子都还没成年。
我们父辈很多人,因为以前过了太多苦日子,所以病了就会自己忍着不去意愿检查,最后实在忍不了检查一般都是晚期。我们一定不能讳疾忌医,身体感觉不好了,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本地不行还要去外地更权威的大医院,有问题赶快治疗,不仅不会拖到晚期无法治疗,而且其实生活质量也会高很多,写到这里,就想到还是要多挣钱多攒气啊,钱真的是我们中年人的胆和底气。
除了体检之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比如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也很重要。
2、控制情绪,看重家庭。现代人的生活条件都很不错了,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得病呢?除了饮食休息不规律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工作压力大,负面情绪太多,比如愤怒、压抑等。
比如我们学校当班主任的老师,亚健康的就比较多,因为当班主任除了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校之外,精神压力也非常大,现在的孩子也很难管,很多领导和校长也不会真正T恤老师们的难处和压力。
除了工作之外,家庭也是我们的港湾,所以一个温馨平和的家庭环境,不仅对孩子有利,对于我们大人一样呢,和乐的家庭应该更有利于情绪的稳定。
3、直面死亡,客观对待。说实话,今年暑假我们学校组织体检的时候,我都有点紧张,甚至有点精神过敏。最近也在调节当中,我觉得还是得直面死亡,总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这个世界,所以也没什么好怕的,更加重要的是要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善待自己和他人。
而且,我想我这么无措和敏感的原因应该是生命教育不够,所以我不能很好地面对,甚至有点恐惧和害怕。那么我的孩子,现在开始其实就可以开始生命和死亡教育了。首先是针对这几年来频繁的学生自杀现象,要跟大孩子、小孩子们进行生命教育,生命是可贵而独特的,一定要好好珍惜我们的生命,不要因为一是冲动或者想不开就轻易放弃生命。
其次也要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以前也有一些接触的绘本,目前家里有的只有两本:《獾的故事》和《爷爷变成了幽灵》,还可以用更多的方法。不仅让孩子接受死亡,我也要更好对对待。

呜呜,别人去世不会太感慨,但是突然想到自己的爸妈也在老去,眼泪快止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