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人这件事,可以焦虑,但不要制造焦虑
人们常说,世间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
我们这种群体
是第三种人,女博士
古人讲“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而一个女博士的养成,远不止10年之久
按学制算(无跳级、无中途休学等)
幼儿园2-3年,小学6年,初高中6年,大学4年,研究生3年,博士4年
最少25年的求学时光
不顺畅的再经历个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不会留级、初中赶不上留级、高考不顺利复读、研究生考不上二战三战、博士考不上二战三战(我听过一个博士考了七八次的)、博士毕业延毕几年
总之,我们这类群体,晚婚晚育已成必然
当然,这其中也有本科、研究生期间结婚生子的,博士前工作辞职再来读书的
我今天就从一路直升(至少25年求学时光)为例,我身边这群体大多都30岁了
也谈谈我作为这类群体的恋爱及婚姻观
仅供参考,如有冒犯,实属无意!
第一,端正心态,晚婚晚育已是必然。
读到博士一般最少都27/28岁,和初高中没毕业、本科、研究生、博士开始的一二年级结婚生子的人相比,你就是晚婚晚育了,这是事实
你以后的孩子读书会很晚、你和班里其他家长的孩子可能年龄差距大、你和你孩子的年龄差会很大、你衰老的速度赶不上孩子成长的速度,这些也统统是事实,你得承认。
第二,不要轻易被身边的人或者网络世界所迷惑。
年纪大了没结婚生子本就是和其他人不同,本就是不太符合女性最佳生育年龄,这是事实。你敢说40岁生子和20岁生子,女生的恢复能力和接受能力完全一样,确实不一样,所以,催婚催生都正常,但“随便找个人凑合”不正常、“女生年纪大了就没优势”不正常、“我再也遇不到合适的男孩子”这心态不正常,接受事实,过好自己,但也不要放弃希望。
以前我没恋爱时,有个朋友经常对我说,找男人嘛,差不多就可以了,结果有一天,我看了她男朋友,又高又帅又学历高又条件好,总之十佳。所以呢,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自己做决定。
第三,明确自己的婚恋标准。
很多人说恋爱的标准是幌子,因为一旦遇到合适的人,就什么标准也没有了。以前我也认同,但后来发现有些不对,婚恋标准虽然不能帮你找到完全一致的人,但是会帮你保留住你的底线,什么意思呢?比如你对学历有要求,你就绝不会找到没读大学的;你对家庭有要求,你就不会找个单亲性格飘浮不定的;你对经济状况有要求,你就不会找一个随意挥霍完全不储蓄的,就是说你的婚恋标准不会帮你找到完全一致的人,但能让你排除很多不适合的人,越来越靠近你的标准。
第四,适当主动并不丢人。
过好自己但不放弃对爱情对婚姻的希望,一个不行还有下一个,世上男人千千万,不行咱就换。朋友介绍、家人介绍、网络群、线下联谊,有机会咱就尝试,遇到特别合适的也要主动一点,主动聊聊又不会少块肉,不主动可能会超过一个好姻缘。
第五,学会时常反思。
这里我主要是说反思自己,比如为什么男孩子会经常和你抱怨很穷,是不是你向他透露了你很有钱;为什么男神不理自己,是不是自己没达到他心中的标准;比如为什么男孩子不送你节日礼物,是他经济拮据还是故意为之。一次恋爱失败可能是别人的问题,但五六次都失败,到30多了还屡次失败,是不是应该反思下自己的问题呢?没有人天生会谈恋爱,也没有人天生能与人相处,合适的恋爱会让你甜蜜,而不合适的恋爱会让你更清醒,更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空的时候可以看看恋爱书籍、看看恋爱视频、和熟悉的朋友有限度的聊一聊,才能以更好的姿态面对下一次的恋爱。

虽然我结婚早,我也觉得晚婚没什么,只要有钱健康开心,成为一个有钱的老姑娘好过吵吵闹闹一辈子。
现在国内女性初婚平均年纪就28左右了,欧美的我查了下最新统计都30出头了,所以读博士也没耽误什么。更何况本科以后读硕博期间谈恋爱结婚没啥影响,作为80后身边几十位博士同学中二婚的都有几个了,基本都是博士毕业一两年内结婚的,没结婚的一只手都数的过来,倒是本科班上一共四位女生,还有两个未婚的,本硕学历。社交和交友时保持平常心多看他人学历外的优点,博士也就是在某个细分专业领域多下功夫了几年仅此而已,刚毕业却比他人少了不少社会阅历和职场经验,交友面受校园环境所限也会窄一些,时刻保持谦逊之心。
我只是阐述我这类群体对焦虑感的态度,并无所谓的优越感,有的只是我的所见所得所感。
对的,但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太容易被网络和现实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