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疑似抽动症,做了这么几件事后缓解
去年疫情期间,大人和孩子都居家,我偶尔看到她耸鼻子,上网搜了下,可能原因是:过敏体质、鼻炎、抽动症。
如果过敏体质,需要查过敏原,查到后,要严格忌口或避开过敏因素。
如果是鼻炎,就治疗鼻炎,治好后会缓解。
如果是抽动症,严重的可能需要吃药,不太严重的一般不需要吃药治疗,但需要针对性地调整下孩子的饮食作息、根据需要补充维生素益生菌等、增加户外、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减轻孩子压力等等。
另外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特意提醒孩子,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提。
我当时心里很慌,但没有在孩子面前提过,想着等疫情结束去看下医生确定下到底是什么情况。
我感觉更像是抽动症,因为孩子没有过敏史,也没有其他鼻炎的症状。
后来,不知不觉中,情况就缓解了,我也就没带去检查。
前段时间,孩子又比较频繁耸鼻子,比上一次的情况更为严重。
我观察了几天,准备带她去医院检查,挂号的时候发现能挂的号与她幼儿园的几个活动冲突,为了不耽误她参与活动,就准备这周去检查。
结果上一周里,情况有非常明显的缓解。
上周五放学后,我悄悄观察,发现几乎没有耸鼻子的情况了。我让她爸爸也悄悄关注下,他说确实没发现,好像是好了。
只在后来我要给她录唱歌的视频的时候,发现还是有一点——大概是紧张的缘故。
到周末,偶尔还会有点,但已经不是很频繁了。
我也不知道这段时间到底是哪项事情做对了,还是说这个情况本身就是间歇性的,后面还会复发。
且把近期所做的改变,记录如下:
1,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本来每天放学要学3门网课,最近我没再刻意要求,学也就学个1门两门,甚至两三天都不学。我打算等当前这些课学完后,只保留一门网课。
2,减少糖的摄入。
孩子爱吃甜,有时会吃个巧克力,有时会吃个雪糕等。
如果跟我在一起,我会尽量限制,但娃爸接娃,放学经常会给娃买个大雪糕。
最近娃爸也没再给孩子买了,糖摄入减少了很多。
3,孩子偏食严重,开始吃复合维生素、绿叶菜、水果等。
孩子吃饭方面一直让人伤脑子,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的。
我怀疑维生素摄取不够。于是买了一瓶复合维生素,吃了几天。
每天不管她吃不吃,吃多少我都会炒一个绿叶菜,偶尔炒饭,我也会放比较多的碎青菜一起炒。好在她对鸡毛菜、小油菜不是太排斥。
还煮过两次汤,放了山药,她也比较爱吃。
——据说山药是健脾的,她脾胃虚,希望吃山药多少能有点用。
水果方面没断过,她吃得也不多,但就算能时不时吃点,应该还是会比完全不吃有点好处的吧。
4,益生菌每天吃一次。
孩子有轻微便秘,有时候好几天不大便。我以前给她吃过一段时间的益生菌,有明显好转。今年开学后我就没再坚持给她吃了,最近我又开始给她吃了,每天或隔天大便。改善了很多。
过年期间,给她看过《工作细胞》的系列动画片,她对益生菌的作用有比较大概的了解,所以对吃益生菌不排斥,有时候还会提醒我:妈妈今天没吃益生菌呢。
我和娃爸肠胃不好,吃了一段时间,也有所改善。
益生菌应该不属于药品,在调节肠胃环境,提高免疫力等方面,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这只针对我们家的情况,大家谨慎参考。
5,增加户外活动,尽量不在家宅着
最近几周的周末,我们几乎没有在家待,带娃这里玩那里玩,采摘、植树、公园、游乐场、博物馆、陶艺,孩子玩得嗨得很。
由于户外消耗比较大,孩子睡眠也改善了不少,入睡更容易,睡的时间也略长一些。
6,对孩子尽量耐心、多给予正面的反馈。
如前几天的帖子《给孩子讲《小狗钱钱》并实践》后半段所说,晚上睡前会一起回顾一天经历的事,对于她提及的不开心的事进行引导,并一起数当天做得不错的事。
这种深度沟通,能增进亲子关系,提升孩子的自信,也能让孩子偶尔的负面情绪得到很好的宣泄。作为妈妈,也能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孩子的感受,及时适当地给予关注和帮助。
关于跟孩子沟通,忘记在哪里看到过一个提示,亲测有用:
当孩子反馈负面事情或负面的情绪的时候,尽量少用“为什么”,而用“发生了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因为“为什么”会唤起心理的“防御机制”,且增加回答的难度,不利于孩子把事情描述清楚。
例如孩子说: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了。你问为什么?她可能表达不清楚为什么。
通过各种提示引导,让孩子把经历的事情表达出来,对孩子来说难度会小一些,也更容易让家长了解到“为什么”。我家孩子之前就有不想去幼儿园的情况,一开始我每次都是问为什么,结果每次告诉我的理由都不一样。我也搞不清楚到底为什么。后来我就尽量不问为什么,而是经常问每个环节发生了什么,例如:今天幼儿园吃了什么呀,吃了几个呀之类的。今天是不是上了武术课呀等等之类的。孩子会比较容易顺着话题把当时的经历或多或少描述出来,借此可以推测孩子在这个环节里的感受是好还是不好。
相反,当孩子分享一些快乐或当我们想要表达对孩子的赞赏的时候,多用“为什么”或“怎么”,这时候孩子会骄傲地将话匣子打开,分享她的所见感所思。
最近在孩子做得好的方面,我会用很夸张的语气问孩子“为什么为什么”孩子会很快乐地描述她怎么做到的,或告诉我为什么。例如我会问她:我今天看到老师发的轮滑的视频,你滑得最快,是怎么做到的?妈妈小时候学过一次摔了一跤就没再学了,你为什么这么厉害啊?她会说:妈妈我早就学会了,我滑的时候啊,就这样那样这样巴拉巴拉,开始把当时的情形说个不停了。还要当老师来教妈妈——因为我说我不会滑,她还有点心疼我哈哈。
画画的时候,如果夸她画得好,问她细节,她也会滔滔不绝把画的啥为什么那样画说出来。
7,帮助孩子交友,建立友谊
孩子之前在混龄班,后来调到普通班,认识的小朋友换了一波,班里没有相处好的小朋友。
而且她比较被动,不太能主动去结交朋友,只被动等别人来跟她做朋友。
为了帮她在班级里有玩得好的朋友,我跟她相对比较熟的同学的妈妈建立了联系,最近几周周末经常会一起玩、一起吃饭。两个小朋友玩得比较好。有时候在她家,有时候在我家。
感觉多了个伴的小朋友,真快乐啊。
8,关注自己状态和家庭氛围
孩子很敏感,会觉察到家人之间的状态是否和谐。
前阵子我跟娃爸和婆婆之间有些不愉快,我的状态可能不太好,孩子可能也会有感知。
她会问:妈妈你为什么不笑啊?你是不是不爱我了啊。。。
近来我尽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作息,给自己做了新的规划,尽可能恢复积极正能量的状态。
上下班路上听《知行合一王阳明》,感觉对调整心态有所帮助。
大概就如上这些。
其实这些事项也并非仅针对抽动症,在我看来,孩子疑似抽动,给了我一个提醒: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要及时调整。
既然如此,那就开始调整吧。
如果能调整得好那是最好不过了,如果仍有复发,会带她去医院检查。
养育孩子是个一路打怪,时常遇到新挑战的过程。
有时会焦虑,有时会自责,有时会崩溃,可能永无止境。
且看我们能不能修炼出“物来则应,物去不留”的心性来。
加油啊自己。

做得真好
平时还是多观察下,户外活动要有。我家娃也是敏感,尤其见不得爸妈吵架,有时根本没吵他就会以为怎么样了。
是的,高敏孩子可能更容易这样。我看有的家长说孩子青春期就痊愈了。各家情况不一样,当妈的想办法应对。。
恩恩调整自己的心态,不给自己太大压力。有心结想办法纾解。并非完全是为了孩子,更重要是让自己不要陷入消极的状态中,伤身。
问过孩子,有一次回答是鼻子有点痒,又说鼻子有点抽筋。我说能不能不耸呢?她说控制不住。。
那会儿正好疫情,队友说再观察下可能是衣服穿的领子不舒服才会这样的。也有可能身上痒,头发长引起的脖颈不舒服。反正就是各种自我安慰,后来我们也做了调整,不会和娃说这个,就尽量无视。
春节期间一直陪娃,发现耸肩的情况明显少了很多,有一阵子我都快忘了。现在基本也没有,偶尔会来这么一下,我们也没太在意了。
我有观察隔壁的小孩,也有看到过耸肩的,可能我们太敏感了,后面继续观察,目前娃只有这一个动作。。。
我们家也是,但是之前有过过敏的情况,所以没太注意,现在好像倒是没有那么频繁了。我们家也偏食。帮忙推荐下复合维生素用哪种呗,谢谢!
我家的用多了电子产品也会这样,减少或不用一段时间就好了
我家也尽量减少了,昨晚放学自己主动学了一门网课,然后就开始给蚕宝宝换桑叶、做手工之类的。我观察偶尔有一两次,希望慢慢会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