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过年,都有一群人不想回家...
今天刷豆瓣小组,看到篇热度贴,内容大概是一位北漂姑娘,32岁未婚未育,前段时间被公司优化,不得已失了业,找工作又不好找,另一边呢,眼瞅着临近年关,老家爸妈催婚力度又厉害了,愁的她甚至想过年就躲在出租屋里,不回家过年了....
评论区有非常多的人给了各个角度的建议,我选两个贴一贴看看~
成年人,可以选择不同于主流的道路,可以潇潇洒洒的抗拒人生建议,活出自我,但!现在30的路和将来60岁的路完全不一样,就像上面的留言,所有的年轻人,工作不爽可以辞,单身爽可以不结婚,但这都需要足够的金钱去支撑,否则所有的抗拒都一文不值,到头来过着无所事事而迷雾重重的一生。
这让我想起前阵子,看到中银数据发布的《当代青年消费报告》
全国有1.75亿名90后,只有13.4%的年轻人没有负债,而86.6%的90后都接触过信贷产品
什么概念呢?
100个90后里,只有14个人没有任何负债在身,其他人都有各式各样的债务,比如房贷、车贷、消费贷……
你看看,就现在大环境下年轻人这样的状态,30岁都过的寅吃卯粮,用什么来指望60岁的生活呢?
所以要活的有底气,必须得攒钱,摆脱“贫穷”的标签,一个人的底气,就是钱给的,想要活的硬气,必须对自己下手狠一点才行。
就如果,有的攒钱工具能把钱“锁起来”,增加取钱的难度,对大多数容易冲动消费的人来说,等着取钱的这段时间足够可以冷静下来,反思到底是否需要买,也能防止大部分的非必要消费。
这个攒钱工具除了能把钱“锁起来”强制储蓄,还必须得是风险很低的,否则确实没取出来,但是已经亏了本金,这钱攒的还不如花了呢~
当然了,作为一个还有点“野心”的攒钱人,收益也不能太低。货币基金包括银行的活期理财,年化收益率不到3%,而且对市场利率很敏感,继续下行是没跑了。
国债很安全,但是收益率也下滑的厉害,现在5年期的收益率只有3.57%。虽然能锁利,但是最长也就所定未来5年的3.57%,那5年后呢?
能强制储蓄+低/无风险+锁定长期利率+收益还不能太低……
这些要素都凑在一起,感觉又绕到了“收益-风险-流动性”这个“不可能三角”上。
不过如果我们把挑选工具的思路从熟悉的投资品中转移到保险产品里,说不定能发现些宝藏。
另外,将来60岁用到的钱是什么特点,当然是安全,稳定,有保障了。你每个月固定交社保的养老保险,如果钱都被国家用来炒股,买基金,就今年这大盘形势,国家敢玩,你自己敢玩么?
攒的钱,最好专款专用,为了自己将来生活有保障,持续稳定的增长才最安全。
其实,相比人社部的养老金,大家慧选和鑫禧年年才更是个宝,只是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点而已。毕竟保险公司不会以这种形式“明着违约”
自己的生活是自己过出来的,想要结婚,就去积极拓展社交圈认识更多有趣的人,想要享受单身快乐就痛快的丁克下去,即便是父母催亲戚叨叨,也有足够的底气反驳,最有底气的事情莫过于,钱没了,下个月它又来了!
-
越来越好及有钱越来越好及有钱我觉得姑娘们不必有嫁不出去的羞耻心。就直接说,遇不到合适的,谁催婚谁给我介绍一个合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