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医保冷知识
事情是这样的:
前段时间开车回家,在路口待转的时候,因为后车驾驶员分神直接追尾,直接把我的车怼到了对面车道的隔离带里,后备箱撞了个大洞,当时脖子因为寸劲直接垫到头枕上了,当时没感觉多疼,赶紧联系交警处理事故。
回到家第二天起来后脖子直接肿了,感觉不太妙就跑去医院挂号拍片,当时还想着自己有意外险,结果到了才知道,交通事故造成的就医,医保是不赔的!
当然后续也没走我的意外险,全自费治疗之后,因为对方是全责,走的对方三者险做了全额报销,但这事儿还真是给我补了补医保的知识,比如,家暴、打架斗殴、交通事故等,谁犯错谁掏钱,医保都是不管的。
我算是好的,我看小红薯还有遇到自己无责,但肇事方没钱或者不支付的情况,那得需要去申请医保基金支付,医保基金再找责任人追偿,麻烦的要死...
所以说,这个冷知识,希望我们都用不到吧。
说到医保,最近还有个消息。医保参保人数逐年下降
职工医保每年都有新增,居民医保已经连年减少了,2024年数据是13.26亿人次,而2021年还是13.63人次,3年直接少了3700万人...
根据医保局相关工作人员的说法,人数减少是因为:
参保质量提升(一部分居民医保用户转为参加职工医保了)
参保数据去重(异地就医打通了,重复参保的人减少了)
在相关新闻评论区,我也有看到有人说,医保涨价不打算交医保了。
确实,居民医保每年都在涨价。
2006年一年只要10元,今年增加到400元。
但事实上,报销总费用和报销额度增长更猛。
居民医保从2013年支出只有971亿,涨到2022年的1.16万亿。
而结存率,从2013年的18.2%,到2024年跌到5.43%。
咱就是说,医保基金也挺难的。。。
虽然医保贵了,但门诊保障范围和医保药品目录也相应扩展了,越来越多的慢性病、特殊病被纳入门诊保障范围。
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可能会觉得医保没有用,但对于病期长、费用高的患病人群,有医保能大大减轻负担。
真心说一句:
如果只买一种保险,那一定是国家医保。
医保不存在投保门槛,不限年龄、不限健康状况,中国人都能买,普惠性秒杀一切商业保险。
虽然有起付线和赔付比例等限制,但从我前两年的医疗费用来看,门诊住院医保至少能报销30~40%。
吐槽归吐槽,医保该交咱还是交上。
尤其是家里老人,自己舍不得交的,我们一定给爸妈买上。
国家医保不是划不划算的问题,是关键时刻能救命。
而且,先有医保,再买商业医疗险,保费会更便宜;出险后先用医保结算,商业保险赔付比例也会更高。
医保之外,如果还有余力,
可以再花几百块买个商业医疗保险,面对大病时,能理赔医保不报销的部分。
年轻人,首选百万医疗险
老年人,可以买惠民保+防癌医疗险
如果更注重全面保障,
年轻人可以买齐四大险种:医疗+意外+重疾+定寿
老年人,补充医疗险+意外险
可以覆盖生活中大部分风险了。
推荐阅读:月度推荐榜单

如果分析,一请结合人口出生率下降(新生儿都没法参加职工医保对吧?)、物价上涨、数据一起分析!二请了解清楚五险一金工伤本来就是与医保平级险种,三请分析2006年居民交10块钱报销范围是不是比现在窄,四请跟大家讲清楚基本医疗是米饭是主食,其他商业险是补充是菜是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