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性
步入社会二十年,在伪二线小城。毕业时赶上了“包分配”的末班车,但找工作的时候同学们也都是各个显身手。当年的努力不一样,起点就很不同了。
工作第五年,因为房东修理水电不及时,很快下手买了小公寓。住了几个月就结婚了,房子空了好几年,放了很多书,精心装修过也有些舍不得。后来觉得自己手里有钱才有底气,书全部运回爸爸妈妈家里,正式出租。月租1300,第一任租客住了將近四年,后来象征性地涨过100房租。这份租金补贴了我2016年年底买学区房的首付。买这套房子也是半个月内搞定,当时同事调侃“你买房子像买了颗白菜”。
买下学区房后的那几年日子很有盼头,房贷不少,但房价不断上涨,小公寓已经是买入价的六倍,租金不高,但前一个租客搬走,我认真打扫后很快就会有新的租客,学区房也涨到买入价的三四倍……红红火火,爸妈都为我们高兴。
学区房孩子上学用上了,很好。但小区比较旧,没有电梯。25年1月底开始,小公寓居然闲置了三个月(当然有我自己不积极的因素在)。
本来妈妈建议等孩子读高中或上大学后,两套都转手,换一套居住环境更好的新房子,不要亏待自己。我觉得她的建议很好,这两套都在好的地段,卖两套换一套,即便房价再涨,也很轻松。
这两年房价下跌,虽说目前都还是高于买入价,但心理感受確實很不一样。出手大概率不容易,流动性忽然差了那么多,觉得以后养老无忧的笃定感悄然消失。
回望这二十年,社会发展之后,“确定性”是越来越少了。确定性的削减,带来不安定的连锁反应大概率是缩减非必要支出,为未来储备。
房子出租的价格,伴随房价下跌,今年终于显现了。
可能不要想太多比较好。同事在考虑亏损也要出手手里的房子……如果没有好的投资途径,我暂时先不动吧。

小公寓价格翻了6倍真是太有眼光了!虽然现在不好租,但依然是不错的资产。你两套房子即使白菜价,卖了也是好几百万,绝对是一大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