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财女读书会 58556姐妹  22067帖子
发帖
小伊人

读书打卡2:读《第1章人际关系的构成》

小伊人
小伊人 小伊人 2025-04-17 18:33 阅读(97)

理解亲密关系,构建高质量亲密关系

第1章 人际关系的构成

 本书第1章讲述了亲密关系的概念、构成以及影响因素。

 原文摘录:亲密关系和泛泛之交至少在六个方面存在程度差异:了解(knowledge)、关心(care)、相互依赖性(interdependence)、相互一致性(mutuality)、信任(trust)以及承诺(commitment)

原文摘录:一般而言,最令人满意和最有意义的亲密关系应当包括亲密关系的所有六个特征(Fletcher et al.,2000a)。但亲密关系如果只有部分特征,亲密程度就会减弱。

 心得:这六个方面给我们指出了良好的亲密关系需要具备的要素,朝向这几个方面努力,才能让亲密关系更好。

 原文摘录: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伴侣了解、理解并欣赏自己,其亲密程度就会增加(Reis et al.,2004)

心得:多了解、理解欣赏自己的伴侣,才能增加亲密程度。

 原文:归属需要也和我们伴侣是谁并无太大的关系,只要他们能给予我们持续的关爱和包容,我们的归属需要就能得到满足。

心得:所以并没有说一定有理想的完美伴侣,和谁在一起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如何相处如何获得幸福。

 原文:一般而言,具有亲密关系的人较之单身生活的人更幸福、健康、长寿(Koball et al.,2010)

心得:所以好好经营婚姻家庭,让感情更好,远比单身一个人更好。

 原文:故而安全型的妈妈往往有安全型的孩子,而不安全型的妈妈则往往也有不安全型的孩子(Holman et al.,2009)

即使婴儿天生难缠、易怒,如果训练妈妈们养护婴儿时敏感性和回应性,她们的孩子则比没有接受类似训练的妈妈的同类孩子更可能表现出安全型依恋。

父母给予关爱和支持的年在数年后对待恋人和朋友更加热情(Cui et al.,2002)。毫疑问,年轻人把从家中学到的经验运用到了以后的人际关系。

视乎人际交往经验的不同,我们习得的依恋类型既可随时间发生变化,也可永久保持稳定。

心得:婴儿时期的几种状态对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有影响。一是安全型,二是焦虑型,三是回避型。这几种关系取决于照顾者对待婴儿的态度,转而又是成年后他在亲密关系中的折射。但这种状态还可以通过后天不断练习有所改变,既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

 原文:通常人们对性别的刻板印象认为两性差异非常大,男性和女性在处事风格和兴趣爱好上没有重合之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也许,我们需要做更多工作并进行更复杂和精确思考的应该是个体差异,而非性别差异。个体差异才是影响人际交往的更重要的力量。

心得:去处性别刻板标签论,更多关注个体差异,在亲密关系中男女所需要的渴望的是一样的,比如前面那六个影响因素。

 原文:把与任务有关的“男子气”的才能称为工具性(instrumental)特质,把与社交和情感有关的“女人味”的技能称为表达性(expressive)特质。

双性化的人可能是这样一个人:在职场激烈的薪酬谈判中能有效而强悍地捍卫自己的利益;但回家后又能细腻而温柔地安慰刚刚失去宠物的孩子。

心得:不论男女,都是可以具备双性化的,但需要懂得在合适的情境中发挥对应的表达,注意不要弄反了。比如把上边的例子调换一下场景,在温柔细腻,而在家对待家人孩子却强悍坚硬。这样就不是双性化的正确表现。

 原文:人们一旦投身于亲密关系之中,都期望得到关爱、温情和理解

工具性和表达性都是有价值的特质,幸福、适应能力强、有效率和心理健康的人士通常都同时拥有这两组技能。

心得:亲密关系中不分男女,所需要的感情是一样的,要做一个双性化都有价值的人,才能拥有更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原文:大五人格特质: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富有想象力、不墨守成规、艺术气质,相对应的是拘泥、僵化和教条。外倾性(extraversion):开朗、合群、热情、喜欢社交,相对应的是谨慎、内敛及害羞。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勤劳、可依赖、有序,相对应的是不可靠、粗心大意。宜人性(agreeableness):同情心、合作性、对人信任,相对应的是易怒、暴躁和充满敌意。神经质(neuroticism):善变、容易担忧、焦虑和愤怒的程度。

上述大五人格特质的次序是按重要性从低到高排列的……大五特质中最重要的却是那个有消极作用的特质:神经质(Malouff et al.,2010)。神经质的人容易发怒和焦虑,这些不良倾向往往会引起人际摩擦、悲观情绪和争执。……神经质越弱的夫越幸福。

心得:在亲密关系中,要减少避免神经质的影响,提高幸福指数。

 原文:如果对自己的能力和特质持正面评价,自尊水平就高;如果怀疑自己,自尊水平就低。因为高自尊的人一般比低自尊的人活得更健康、更幸福。

心得:要乐观自信,不要总是悲观多疑。

 原文:有他人目睹的公开事件比私人事件(事件完全一样,只不过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对自尊的影响更大。

心得:保护孩子爱人的自尊非常重要,批评教育都不能放在公开环境中。

 原文:当亲密关系出现挫折时,自我评价高的人却能拉近和伴侣距离,努力修复亲密关系,低自尊的人则防御性地把自己隔起来,生闷气,乱搞一通(Murray,Bellavia et al.,2003),还得自己更加糟糕

低自尊的人总把他们脆弱的自尊心置于密关系之上。

他们错误地以为爱情之路上的磕磕碰是伴侣拒绝承诺的不祥之兆。然后,又表现出令人反感、自我打击式的伤害和愤怒,完全隔断了自己渴望的伴侣的安慰。相形之下,高自尊者对同样的小磕绊完全不以为意,信心十足地期待伴侣对自己的接纳和正面评价。

心得:在亲密关系中,要努力做一个高自尊的人。高自尊的形成源于他人评价,所以对孩子爱人平时要多赞美欣赏感激,才能培养高自尊,这尤其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际关系与亲密关系。

 最后问题:请你思考。据你看来,马克和温蒂婚姻生活的前景怎样?如果他们10年后还在一起会有多快乐?为什么?

我的理解:双方都需要成长和进步,如果一直处于这样状态,会爆发矛盾争吵。如果他们能按照书中所说,去处性别标签,尊重个体差异,降低神经质影响,培养高自尊,高价值的亲密关系,十年后他们还是会很快乐。反之,则有风险。

只看楼主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