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
书名: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
作者:梁永安
这个五一假期最大的收获,一本书深入解读了10部文学经典名著。看每章名著前,我都会去抖音上搜一段名著解读预习一下剧情,强烈推荐女性朋友看一下!
简介:
本书通过对十部文学经典名著的深入解析,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爱情的多重面向和深刻内涵。
从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与成长,到爱情中的精神困境与挣扎,再到婚姻与个人自由的平衡,书中揭示了爱情在个人命运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日瓦戈医生》等作品的解读,书中探讨了爱情的瞬间与永恒,揭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最后,通过《雪国》和《包法利夫人》的分析,书中反思了爱情在人生虚无中的意义,探索了个人如何在爱情中寻找生活的真谛。
部分摘抄:
在现代社会,爱情是世界上最难得到的东西!每个人都想自由地生活,都想在恋爱中找到一个让自己无拘无束的理想恋人,男人这么想,女人也这么想,可是,对两个本来陌生的人来说,哪有这样天衣无缝的美妙相遇呢?这就犹如上帝把一个苹果分成两半抛向人间不同的方向,里尔克的爱情就是这两半苹果的重新组合,可是一半遇见另一半的概率几乎是——零!
也就是说,只有自我经历成长到一定程度,我们才能识别和确认,什么才是我们最终所寻的那一个人,是那份美好而罕见的爱情。真正的爱情从来不会降临到一个不懂爱情的人身上,反过来说,我们要去追求爱情,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富有爱的感情的人,是一个懂得爱情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遇到那个人的时候,一瞬间把真爱识别出来,你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但是,这仅仅是爱情的第一步,更难的还在下一步:相遇之后有了爱,怎么去保持它、更新它、发展它,怎么让爱情贯穿你的一生?
莎士比亚戏剧中有很多女性角色都追求爱情,追求幸福婚姻,但有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婚礼之后,这些女人却都变得平淡无奇,说不出什么有生命灵趣的话了。似乎人生就是一场婚礼,婚礼之后,女人身陷油盐柴米的繁忙,爱情顿时无影无踪。中国的一份情感婚姻调查发现,如今的离婚有74%是由女性提出来的,而离婚的理由大部分来自生活琐事。
完整加上年轻,这就是男性对女性的普遍欲望。社会上很多人对于女性的要求,都是关于身体的倒计时,什么时候恋爱,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全是身体的逻辑,从来不考虑女性不是一个单纯生儿育女的存在,同时也是自由意志的存在,有她自己生命发展的需求。这使得当下的很多女性将婚姻视为洪水猛兽,宁可单身,也要抗拒社会对自己的角色设定。当然也有不少女性努力适应男性标准,在身体上狠下功夫。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指出:12—20岁,是自我意识确定和自我角色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每个人都需要寻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认识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逐渐疏远父母,与不同的人建立紧密的关系。这是一个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他人的相同与差异,和逐渐建立心理社会同一感的重要阶段。在稳定的传统社会中,女孩在这个年龄段被不断地教育,不断地向社会认定的女性角色靠拢,不断地收拢翅膀,努力在心理上适应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定义,沿着“女孩—恋人—妻子—母亲”的路径完成可见的生命。这种对女性的“驯化”程序具有长期的历史继承,成为女性代代相传的集体潜意识。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