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套4年,医药要开始反哺你了?
今天来说说医药。
其实早想说说它了,因为今年医药板块还挺活跃的,尤其是创新药,代表指数之一的恒生医疗,年初至今已经涨30%(统计截至20250520)。医药里其他的细分虽然没有这种大涨,不过在今年这么动荡的市场里,也算是扛住了,中证医药(800医药)较于沪深300也跑出了3%的超额。
算下来,医药已经惨了有4年多,期间的集采降价、医疗反腐、美国打压等等利空,医药已经腰斩有余,2021~2024年申万医药指数区间跌幅约50%,中证医疗指数区间跌约60%,成立于21年初的主动医药基金有100只,这四年也是全部亏损,其中约六成产品期间跌超50%,比基准跌得还多,真是越努力越亏钱。
而今年,医药板块总算有点“涨劲”,主要得归功于创新药这个细分领域,特别是昨天(5月20日),咱们国内的创新药企,三生制药公布了一个超大deal,与跨国头部药企辉瑞达成巨额BD合作,首付款12.5亿美元,创国产双抗首付款纪录,金额与时间均大超预期。
消息刺激下,三生制药全天大涨30%+,带动港股创新药单日上涨3.61%,A股的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单日上涨2.41%。医药基金也发了个大红包,全市场单日净值涨3个点以上的,一水儿的医药基金,不然就是重仓了创新药方向的基金,大伙可以对照自己的基金看看,昨天涨得好的那些,持仓前十大里多少都有些创新药。
那么,创新药还能投吗?涨到现在算贵了吗?布局医药选什么?下面给大家一些参考意见。
先来简单科普一下创新药。
医药是个很大的板块,可分为六大分支,具体见下表↓
创新药就属于化学制药分支下的核心子领域,也叫“原研药”,指的是通过全新机制或结构研发的药物,具有高度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一旦形成专利,可以获得相应的保护期,所以利润空间也很高,你可以把创新药理解为医药领域的“科技股”。
今年之所以是创新药扛起了医药板块的大旗,大致可归为三大原因:
原因一,政策拐点明确
一方面,创新药国谈有倾斜,从去年(2024年)的创新药谈判结果看,是比较积极的,临床价值高的品种,降价幅度温和了一些,续约规则进行了优化,如每两年降幅不超过5-15%;另一方面,去年国务院常委会通过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正在全面落地,医保局推动商保支付、丙类目录扩容,地方政府出台研发补贴,政策环境从“控费”转向“鼓励创新”。
原因二,创新药的基本面加速兑现
创新药龙头企业如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营收增速超20%,泽布替尼等品种海外销售突破10亿美元,可见商业化放量明显;同时,BD出海爆发,2024年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超20笔,全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总额突破511亿美元,2025年一季度交易额达369亿美元,已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昨天的三生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小科普一下,BD出海指的是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发展),在医药行业里,BD出海常见的形式是,创新药企业将药物的海外开发权益授权给国外的药企,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资金和技术支持,以便进行临床试验和后续的药品开发。当前BD出海爆发,加快了中国创新药企业在全球医药研发和市场中的渗透率提升,中国医药资产核心竞争力有望持续在全球市场得到验证。
原因三,关税相对免疫
由于咱们国内创新药的主要出口方式是通过技术授权(License-out),而非实物出口,主要采用"首付款+里程碑付款+销售分成"模式,能规避HS编码关税限制,因此受关税政策影响相对较小。
这里多说一句,除了关税以外,特朗普这个大喷子前段时间还提出,要降低30-80%的药价,这对咱们国内创新药有啥影响?
首先,这个降价,目前也就是停留在过嘴瘾,因为落地难度十分大,即便后面再提,应该就是个短期扰动,给大家发一个倒车接人的福利。并且退一万步说,即便即刻执行,对咱们创新药的直接影响也有限:因为咱们中国创新药在美国市场占比还很低,不足3%,目前仅有少数产品(如泽布替尼、西达基奥仑赛)实现商业化,且主要依赖授权合作(BD)分成模式。再说,特朗普签也是签行政令,行政令主要针对联邦医保(Medicare/Medicaid),占美国药品支出的40%,而商保市场(占60%)仍由市场定价,高价值创新药(如PD-1、CAR-T)可能是可以通过商保来规避降价的。总之,不用太担心这个,目前“美式集采”对咱影响有限,长期看,对咱们创新药的机遇也大于挑战。
简单归纳一下,政策拐点来临、行业趋势上行、关税相对免疫,推升了今年的创新药行情。
当然,基本面的叙事只是星辰大海,交易上,咱们还是需要脚踏实地来看看,现在估值多少了、贵不贵,以及板块资金流向来看看人气儿怎么样、拥不拥挤。
从估值角度看,
A股以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931152)为参考基准,年初至今涨幅8.72%,市盈率51.58,分位值80.24%,较高估水平;
港股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为参考基准,年初至今涨幅28.18%,市盈率26.30,分位值52.14%,适中水平。
从机构持仓看,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医药在机构持仓中的占比为10.6%,仓位有所回升,不过持仓分位数仍处于近15年的30%以下,可见医药板块的人气有所回升,但并不拥挤。
看到这你可能会问,怎么港股创新药涨得比A股多,估值还更便宜呢?这就是下面要着重讲的东西了。
港股之所以上涨这么多,估值还没那么贵,除了因为前几年跌得多之外,还因为港股有流动性折价,而且港股未盈利企业占比较高,使得估值也更低。
除了估值比A股创新药更便宜外,港股创新药的纯度也更高,如果你看好创新药这条赛道的话,选港股创新药更合适。
赛道投资,指数先行。
目前可以拿来投资港股创新药的指数,有4只,分别是↓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520)
这4只指数的覆盖领域相似,含药量均超80%,尾部行业略有差异,有的含疫苗、有的含医美、或是医药流动等。其中,差异略大的是港股QDII指数“恒生创新药”,它的样本来源是恒生综指,并不和其他3只那样,来源于港股通,并且这只指数比较新,成立刚2年,所以不能把估值分位和其他指数的直接比较。
单看今年以来涨幅,目前是恒生创新药(38.26%)最高,其次是国证港股通创新药(30.76%),然后是中证港股通创新药(28.37%)和中证香港创新药(23.50%)。
拉长一点,看近3个完整年度的涨跌和波动↓
(数据来源:wind)
数据上看,波动都挺大的,回撤角度没有哪个指数特别有优势。如果你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追求弹性的话,可以看看恒生创新药相关产品;想要创新药纯度高一点,可以看看国证港股通创新药的相关产品。
除了指数基金外,选择优质的主动医药主题基金也是不错的,毕竟板块的研究壁垒比较高,尤其是创新药赛道,大家都在做,投入大、时间久,最后谁能跑出来,咱们普通投资者很难研究透彻,而对于有医学学科和医药投研背景基金经理来说,就有一定的信息差优势。给大家推荐几个还不错的基金,但不仅限于它们,大家参考:中银创新医疗混合、平安医疗健康混合、汇添富达欣、富国精准医疗混合,等等。
基金投顾组合中,也有一些纯医药主题的投顾组合,比如李时珍医药基金组合、中欧带你投医疗健康、广发带你投医药、司南医药基金精选、富国带你投消费医药,等。收益上看,今年以来收益超15%的,仅有李时珍医药基金组合(25.48%)、广发带你投医药(16.00%)、中欧带你投医疗健康(15.12%),其余组合业绩较平,并且回撤上看,这些组合的历史回撤基本都大于等于基准指数回撤。怎么说呢,至少目前来看,主题型投顾组合并不是主题型投资的最优选择。
格局完了,最后还是要依照祖训,给大家提示一下风险,医药本身确实具备高成长性,但经历了四年多深跌,大家投的时候,多少得带点风控思维,尤其是类似创新药这种高弹性赛道,可能承受的波动会更大。医药可以纳入你基金组合的卫星部分仓位,控制好投入比例和节奏,建议结合估值来做网格或是定投。
基金投顾组合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END-
往期精彩“金组合”推荐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