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三)
上周经历了XC一派、特色/寄宿/民办录取,聊聊周围的变化。
一、关于一派
一派:XC的一派是全区派位,录取率在10%-20%,孩子录取属于小概率事件,我们群里大概有130多人,最终上岸的只有4-5个人,且大多都是保守校录取。群里群情激愤,摇中的后悔自己填的志愿太稳,没有追高;没有摇中的,诉说着摇号的不公平,“跨区”的孩子成绩看不到,导致好学校DY没有通过等等。更甚者,还有家长跑去JW投诉,最终结果当然是于事无补。
在这里有一个特殊的案例值得关注:A同学是跨区XC,他家孩子非常优秀,原本在填报志愿前,就已经接到了某A类校的电话(没有说具体校名),承诺只要他家孩子填写“一志愿”,便可以录取。这位家长考虑已经有了一张入场券,便联系中介咨询,想看有没有更好学校的去处。花费2000多元后,机构给到了填报方法:一志愿:冲高更好的学校;二志愿:之前电话的学校;三志愿:某坑校。结果没成想,直接三志愿录取了。这时,家长、孩子都不接受了。家长天天在群里诉说,表示眼泪都哭干了,孩子学习动力也没有了。昨天还表示计划要回原学区(CP)升学。其他家长在群里一通安慰,也于事无补。这位家长仍然跟祥林嫂一般,诉说着自己的苦恼。
其实,这位家长所谓的“坑班”,只是在XC内部比,属于排名比较靠后。但放在全市来看,也是至少排在中部以上的。何况跨区跨的是高中通路,只要比之前的出路好,就还能接受。学习是场马拉松,一个“小升初”决定不了啥呢。或许是因为花了高昂的成本购买学区房,也或许是孩子太过于优秀,心有不甘吧。
二、特色校/寄宿/民办:
这一批次,我们群中奖率非常高,陆续中了有10多人。由于家人们都已经购房跨区,所以基本没有再填民办的,主要以特色校/寄宿为主。
XC特色校中,比较好的有三帆明远、师大附、华女,这些学校填报后,都需要提交简历或者视频。很幸运我们群这三个学校都有孩子们上岸。这些上岸孩子的特征:全部都是市三好,有英语(PET、FCE)、五下六上295以上。此外有差异化的优势:比如校内大队长职务、红领巾奖章、足球队长,校外奥数、古筝10级、钢琴9级等,总之非常优秀。
看到群里卧虎藏龙的家长孩子后,两个感慨:1.跨区的孩子大多都很优秀。想想也对,花大几百买XQ,这投入成本不低,一定是孩子基本面还过得去的。2.自己的孩子着实过于普通。相较于这些孩子,我们连区三好都没有拿过,成绩也没有上295,真的是妥妥的普娃。不过普娃也有自己的好处,就让他幸福快乐成长吧。
我家一派、特色都没有摇中,接下来就等着7月3日最终的学区派位了。去哪儿算哪儿吧,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A家找的中介也太不专业了吧,那个学校能有自信挑学生,肯定很好啊,一志愿一定能录满的,他让别人填二志愿,这不是坑别人呢嘛
嗯,估计也是家长期待上个更好的学校,中介就直接顺着她的需求说了,挺可惜的。
+1,不明白为什么三志愿填一个不想去的学校,可以不填
对,这是最致命的。连后面批次的参与机会都没有了。
感觉北京的教育真的很卷
我们今年也经历了小升初的择校流程,头部民办没能进去,安心进家门口的公办实验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