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坏情绪的4+1处理法:停-认-接-引+预防
上周和好友约了各自带娃去海边玩了三天两晚,去年是一家三口去的,今年出行想着娃又大了一岁,挑战独自带娃出行。与好友家的孩子年龄相仿就相约做个旅游搭子一起结伴出行。
怎么说呢,我高估了自己能力也高估了娃的配合度。旅途中的安排可以规划,但娃的情绪捉摸不透,基本上一天有个四五六次的不开心吧,需要各种安抚,着实让我抓狂。去海边玩说太热了沙子弄在身上很不舒服,嚷嚷着要回酒店。朋友都说我家娃真的好矫情呀。
回来后冷静下来想想我被娃的负面情绪影响着各种不耐烦 ,没有承接住她的坏情绪。她还只是个四岁半的宝宝,在大人看来觉着不算什么事的时候,在孩子眼中确是头等大事,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要理解孩子。这个道理是我最近听的一期播客《育儿即育己》get到的,我借助DS整理部分文稿分享给大家,不得不说DS的强大:
以下是关于"育儿即育己"播客中"孩子的坏情绪4+1处理法"的文字整理版,包含核心方法和实践建议:
孩子的坏情绪4+1处理法
——帮助孩子管理情绪,也是父母的自我成长
*为什么需要情绪管理?**
儿童大脑前额叶(负责理性思考)发育不成熟,情绪常通过本能反应表达。父母的引导能帮助孩子建立"情绪脑"与"理性脑"的连接,培养终身情绪管理能力。
4个基础步骤:应对当下情绪
1. 停——按下暂停键
- ❌避免:立即说教("不许哭")、否定("这有什么好生气的")
- ✅行动:
• 父母先深呼吸3秒,调整自己的情绪
• 蹲下与孩子平视,创造安全氛围
2. 认——识别并命名情绪
- 用"镜子式回应"帮孩子认知情绪:
> "你现在的脸红红的、拳头握紧,是不是像心里有团火?这叫生气。"
- 参考《情绪小怪兽》绘本中的颜色分类:
蓝色=伤心、红色=愤怒、黑色=害怕...
3. 接——接纳情绪
- 关键话术:
> "妈妈看到你很生气,这很正常。"
> "如果是妈妈遇到...也会像你一样。"
- ❗注意:接纳情绪≠认同行为(如打人、摔东西仍需限制)
4. 导——引导解决问题
- 分年龄段策略:
• 2-4岁:提供简单选择
"现在需要妈妈抱抱,还是去跳10下发泄小火山?"
• **5岁+:启发式提问
"你觉得下次怎么做能让乐高不被妹妹推倒?"
+1个进阶步骤:预防情绪爆发
建立"情绪管理工具包
1. 日常情绪启蒙
- 玩"情绪猜猜乐"游戏:做出表情让孩子猜
- 读《我的情绪小怪兽》《生气汤》等绘本
2. 制作"冷静角"
- 布置安全舒适的小空间,放置:
• 压力球、泡泡纸
• 情绪卡片(让孩子指认当下感受)
• 自制"平静瓶"( glitter jar,摇晃后观察沉淀)
3. 父母榜样作用
- 当着孩子处理自己的情绪:
> "妈妈现在很烦躁,需要去阳台深呼吸3次。"
- 避免"双标":要求孩子冷静时自己先保持平和
———————————————————————————————————————
常见问题解答
Q:孩子公共场合情绪崩溃怎么办?
A:
1. 快速带离刺激环境(如超市角落/车内)
2. 用"手掌呼吸法"(让孩子对着掌心吸气呼气)
3. 事后通过角色扮演复盘场景
Q:孩子打人/摔东西如何制止?
A:
1. 立即温和而坚定地抓住手:"手是用来拥抱的,不是打的。"
2. 提供替代方案:"你可以捶沙发/撕废纸。"
金句总结
• "情绪没有对错,但表达方式需要学习。"
• 育儿中的情绪冲突,本质是父母与孩子共同的情绪管理练习。
(注:以上内容为播客核心观点提炼,完整版可收听"育儿即育己"第26期节目)
最近娃的情绪处理进步不少,之前不开心了会乱扔东西,一言不发不理人。
前几天因为睡前刷牙的事情没有满足她的期待有些耍小性子,就很生气的走开了,我就留在卫生间找些别的事做,给她下单新的牙膏。过了两三分钟吧,她走过来挥动着手臂,这是我们俩的约定,最近一直喊她天使宝宝,约定好如果她生气了,天使妈妈就挥动翅膀(手臂)然后抱抱天使宝宝,她主动挥动翅膀(手臂)让我很惊喜,我张开手臂拥抱了她,我问她有没有在房间胡乱扔东西,她说没有,就打了打枕头。
感觉懂事就在一瞬间,老母亲表示很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