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看得很激动,我却想到了这个词
昨天阅兵,赶上休息,早上起床就开始看相关报道,一直到阅兵结束,心情无比激动。晚上又看了一遍回放,为祖国的强大喝彩,为参阅的军人点赞。
大家都感叹,步兵方队的整齐划一,像粘贴复制一样。
而我想到了一个词“刻意练习”。
阅兵训练,从半年前开始。刚开始是在各自的部队练,后来集中到阅兵村练习,每天8小时以上的练习,身体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
一个参加过阅兵的退伍军人说:练到最后,不需要想,腿自然就抬得那么高,每分钟116步,步幅75cm。
那他们是怎么训练的呢?
每天训练8个小时以上,如果训练得不到位就会加练。有个士兵,刚开始踢腿时,膝盖总控制不好角度,教练就拿卷尺量腿抬高度。他总是误差超过5cm,他自己主动加练,直到达到标准。
这种近乎苛刻的练习,正和心理学的“刻意练习”相呼应。
当一件事情,刻意练习10000次以上,想做得不好都难。
我们阅兵这么整齐,这么燃,都是受阅官兵在背后付出了很多的汗水、时间。这些可爱的军人用坚强的意志,战胜遇到的各种困难。礼炮兵们膝盖都化脓了,依然坚持训练,力争完美。
如果我们普通人也能够像军人那样,把想要学会的技能刻意练习无数次,那也能变成某个技能的高手甚至专家。
刻意练习的核心要素在单兵训练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明确的目标(每步75cm,摆臂过腰)、专注的投入(每天8小时以上的专项训练)、及时的反馈(教练用激光测距仪校准步幅,用高速摄像机捕捉动作细节)、持续的改进(根据录像分析调整重心,用护膝矫正腿型)。
这样的刻意练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当单个军人的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方队整体的整齐度有了坚实的基础。
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式,本质上是关于“刻意练习”的全面公开课。当受阅官兵用肌肉记忆书写精准,用集体协同诠释团结,用精神传承彰显信念,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盛宴,更是人类追求卓越的永恒命题。
在这个算法推荐,即时满足的时代,阅兵场上的刻意练习提醒我们:真正的伟大,从来都来自日复一日的专注和坚持---它或许不够高效,却能穿透时间的迷雾,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最清晰的印记。
李笑来老师曾说:每天投入三小时,坚持一年,就能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
很多技能,不需要刻意练习10000小时,1000小时足矣。
那我们能不能刻意练习1000小时呢?
很多人达不到。我曾经每天花两个小时学英语,学到100多小时的时候,因为要做其他的事情,没有那么多时间学,就改成每天15分钟,时间投入的减少,英语的听力水平也随之下降。
有人问卖油翁,你怎么做到一滴油不漏,他回答:无他,手熟尔。
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像受阅官兵学习。掌握刻意练习的核心要素:明确目标、专注投入、即时反馈、持续改进。
愿我们都能成为某个领域或技能的高手或专家。

她理财 App
还有一万小时的定律,确实是刻意练习![[开心]](https://static.talicai.com/emoji/talicai/emot08.png)
就是坚持太反人性了,所以很多人不在特定环境下,就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