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
每次出门,书包里肯定有本书,或多或少,闺蜜说如果我拿这个时间看文献,早就成为业内大咖了。可是工作又不能填满生活的全部,但是书可以极大地丰富你的精神富足。
史铁生的书,我一直以为只适合生病的人去读。直到自己打开,才发现病痛折磨淬炼后的他用世上最朴实又优美的语言,抵达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精神境界。
关于生命
他坐在轮椅上,静观地坛中四季更迭,日升月落:看小昆虫们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草木竞相生长……金黄的银杏叶,砖缝里忙忙碌碌碌的蚂蚁,都是生命发来的请柬,平凡地活着也是一种壮举,它本身就有重量。
当牵牛花初开的季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既然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去做一些事,活得有兴致,活得有价值感。生命的意义不在远方,而是认真对待现在的每分每秒。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即便身处泥沼,也能在裂缝里看见光。
关于重生
里面还有意思的一篇就是好运设计。都说投胎是门技术活,倘有来世,你会选择哪种家庭?
生在穷乡僻壤,有孤陋寡闻之虞;生在贵府名门,又有焦狂愚钝之险。而在二者之间,既饱尝人情友爱的美好,又深知世态炎凉的正常;既有博览群书并入学府深造的机缘,又有浪迹天涯独自闯荡的经历。看清了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你可以爱好广泛,多能多才,奇想迭出,凡兴趣所致仍神魂聚注,生存之神秘注入你心中使你永不安规守矩。
关于历史
时代的尘埃,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寥寥数语中,大地主、国民党军官,加持上文化大革命,一代人的记忆都是黑色又压抑沉默的。在大时代下,载浮载沉,只敢远望思念的故乡,捧着外公抗日功劳的县志不说话,簌簌发抖又满面沧桑的舅舅。
关于亲情
春风秋雨,夏夜冬雪,在绵绵无望的瘫痪在床的日子里,比地坛更包容他的应该是他的母亲,车轮的痕迹里都是母亲的足迹。
书里有关母亲的文字总是令人遗憾又让人钦佩的,苦难与伟大。母爱永远是倾其所有又从不索求。
最后
以书中的一句偏见激励自己:女人是最应该当大夫的,白大褂是她们最优雅的服装。

我朋友也说 ,我要把读书或者练瑜伽的劲头,用来看文献写论文的话,就不愁评不上副高了![[汗]](https://static.talicai.com/emoji/talicai/emot2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