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你打过孩子吗?

来自辣妈班・5篇帖子・68人参与

发帖
小树520

打过孩子,现在不打了

小树520
小树520 小树520 2025-09-10 07:24 阅读(245)

从怀孕开始,我就告诉自己,孩子出生后,不要打孩子。

我从小经常挨打,性格比较内向,在学校被欺负也不会还回去。参加工作以后,听到他人吵架,会吓得浑身发抖,脸色惨白,心跳加快。我知道被打会给心理造成怎样的创伤,所以下决心不打孩子。

遗憾的是,孩子出生后,我的不打只停留在想上,没有付诸到实践中。行动上,依然是打孩子。

她在三岁的时候,有一次,她不睡觉,一直磨我,我刚开始耐心的回应她,后来太困了,没有耐心了,我开始像苏醒的狮子,兽性爆发。在孩子小小的身体上开攻,孩子留了鼻血,我立马就清醒过来,停下了手,当时吓坏了,怕给孩子打坏了。

打完以后,我抱着孩子痛哭,为孩子伤心,为自己做的事情内疚。

孩子上小学之前,我偶尔打她,主要原因是她把一些东西弄坏了或者弄碎了。每次打完,我都陷入深深的自责与内疚中,经常看着熟睡的娃娃落泪,心疼她没有遇到一个好妈妈。

上小学之后,管学习,会气得伸手打孩子。

这个时候打孩子,主要是学业上的事情。

有段时间,动手已经成了习惯,只要是生理期前,受激素水平的影响,娃娃就会遭到一顿打。打得孩子由外向变得内向,由开朗变得阴郁,由活泼变得懂事。

我一直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停的学习和看心理方面的书籍,直到娃娃10岁的时候,我才停止打她。

在这期间,我经历了无数个反思的夜晚,写了很多篇情绪日记,找到自己爆发的点,满足自己的需求。

我发现,打人也会代际遗传,而且改起来特别难,真正改变了,才知道当初有多不堪。

到今年,无论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我都没有下手的冲动,会想办法解决她的问题。观念转变、认知提高,经验积累,让我不再打孩子。

我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改变

1.写情绪日记

每次自己打完娃娃,我都会详细的记录时间、地点、事件、孩子的行为、表情、语言,我的动作、身体变化、感受,通过仔细的梳理,我找到了自己的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找到了自己厌烦孩子哪些行为,等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时候,我选择暂时离开。

2.深度理解情绪ABC理论并实践

A代表事件,B代表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代表情绪和结果。

我们的情绪C,很多时候不是事件A导致的,而是对事件的解读B导致的。

比如孩子打翻盘子,如果我们解读为岁岁平安,我们就不会有不好的情绪。如果我们解读为孩子怎么就知道搞破坏,就会引起不好的情绪,从而动口或动手。

3.孩子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考完试,记得特别牢的知识点,是错的那些。错了以后,印象更加深刻。

孩子更是这样,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过程中会犯无数的错误,这样才能不断的成长。

没有哪个孩子不犯错误就长大了。犯错是学习的契机。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

4.尽量保持高能量状态

自己低能量的时候,遇到事情容易炸。高能量的时候,遇到事情会想办法。

我有段时间梳理让自己处于高能量的方法,如阅读、瑜伽、冥想、去公园、晒太阳、买吃的、学习一些新知识、帮助他人、像孩子一样奔跑、听交响乐。

每当我心情不佳的时候,就会选以上的一项或者两项去做,做完就满血复活。面对孩子时,就不容易产生不好的情绪。

5.不内耗,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刚开始打孩子的时候,打完就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久久不能平静,心里一直在责骂自己,为什么要动手,为什么做不到?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篇文章,文章里大概意思是说,在做出错误行为的时候,要先接纳,才能改变行为。

我心想,这不是胡扯嘛,怎么可能呢?但每次的痛苦经历提醒我去试试。又一次打孩子之后,我心理说:我接纳自己当时动手了,我允许自己动手。这么想以后,我的心平静了。从那以后,我不怎么愿意动手了。这个神奇的方法被我用到其他地方,也很好用。

我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做错了事,说错了话,重复掉坑,都是正常的。慢慢的,自己的改变发生,不断正强化,最终改变。

打孩子的行为是不对的。长期的打孩子,要不孩子成为霸凌者,要不成为被霸凌者。

打孩子,是家长没有其他方法,只能通过暴力来制止某些行为或者发泄心中的愤怒。

打孩子,会破坏亲子关系,从而影响亲子沟通。

停止打孩子,想出更多方法帮助孩子,支持孩子,鼓励孩子。

来自她理财 Android 客户端
查看全部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