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前几天在火车上发生的事
周六早上做火车回家,旁边坐着一个有些驼背的七十多岁的阿姨。她拉着购物车,车里放了满满的东西,眼看要溢出来,还好有绳子绑着,没有掉到地上。
坐完,把车放好,她拿出手机翻找微信群,从兜里掏出笔和笔记本,开始记录起来。
我刚开始挺佩服她,这么大岁数还在学习,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她记了一会儿,让对面40左右岁的男性帮她操作一下微信,男士操作完,发现她的微信群都是卖保健品的,就耐心的问她:你记的这些东西是不是从这群里看到的?
阿姨回答:是的,我每天都看,看完以后买保健品。我每个月挣3000多元,买保健品花费4000多。
男士说:阿姨,你如果哪儿不舒服可以去正规医院看,你买的这些保健品很多都是三无产品,没啥用。
阿姨回答:我就是想让自己健康一点,活着舒服一点,我的孩子不怎么搭理我,对我不太好。
男士接着和她聊:孩子多长时间给你打一次电话,多长时间回一次家?
阿姨带着些无奈说:之前总给我打电话,现在打的少了。还不如卖保健品对我好。
男士语重心长的说:他们对你好,是想赚你兜里的钱。你有什么事还是要和孩子商量,孩子不会坑你。
阿姨说:嗯嗯,你真是我的恩人,认识你太幸运了。你贵姓呀
男士回答:我姓张,咱们萍水相逢,我只是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别再花那么多钱买保健品了,多跟孩子商量,你那钱花得不值,很多都是骗子。
阿姨无奈的回答:我现在就是把自己管好,各过各的,不勉强。
这时,她要下车了,说了一句:快递小哥劝我,说我买太多了,我一年花5-6万买这些东西。
说完,她拉着满是东西的购物车下车了,男士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我却在思考:自己老了会不会这样?
老年人为什么爱买“保健品”?
1.情感寄托
一部分老人,孩子工作忙碌,陪伴较少,自己没有什么兴趣,就容易产生不被需要的失落感。而保健品推销人员通过嘘寒问暖、频繁联系与老人建立情感链接,老人对于这种被重视比保健品本身更重要,这就会促使老年人下单。
2.健康焦虑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会出现今天这不舒服,明天那疼的现象。保健品推销人员正是抓住了这一痛点,“对症下药”,让老年人觉得这就是我需要的,我得赶紧买。
3.认知偏差
一部分老年人相信“权威背书”“天然”“传统”,即使科学证明其功能有限,也愿意相信老祖宗的东西。即使知道权威不一定正确,也愿意为此一搏。
老人购买营养品的行为,本质上是在衰老过程中寻找安全感、掌控感与情感联结的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耐心沟通(如一起学习科学营养知识)、提供替代关怀(如陪伴体检、共同制定健康计划)、关注情感(增加日常互动)等方式,帮助他们减少焦虑,更理性的选择健康生活方式。
如果是以前的我,到老了也可能会陷入买营养品的怪圈。
现在的我不会了,我有自己的爱好,不贪小便宜,不会被太热情感动到,经常学习科学的营养知识,对健康方面的投入会很谨慎,特别是保健品。
不惧怕衰老,保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良好睡眠,情绪自由。
这些做到了,保健品就不需要。
愿每个老年人都能够保住钱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