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变富的过程中,最大的阻碍是野心、思维方式、认知差距
看到这个话题,激起我的探索欲。主要是探索自己为什么没有变富,怎么才能从穷人思维转变为富人思维。
我一直有一个变富的野心,但到了不惑的年纪,依然没有实现愿望,离百万存款还有一定的距离。
按照我家庭的收入情况,加上工作的年限,我应该至少有百万资产,但实际情况并没有,写这个话题会给我答案。
变富的最大阻碍是野心、思维方式和认知差距。
先来说说野心
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世界上的每件事都是那些揣着野心的人做成的”。
如果想要变得富有,就要有野心。有了野心以后,付诸行动,把野心变成现实。
我是有野心,但行动上有些迟缓,或者不行动。就像有的人说:想得多,做得少。最后,野心就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为了达成这个梦想,开源节流都要做。每个月的工资到卡以后,先定投5000元,剩下的再支配。
不断学习和实操金融知识,拓宽边界,让钱生钱,积累被动收入。
再来说说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的差异,固化了贫富之间的分界线。
贫困环境会迫使人形成“稀缺心态”,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收益;注重节流而非开源;倾向规避风险而非谨慎冒险。
这种思维方式在资源极度有限的时候为生活提供保护,却会成为财富积累的障碍。
我以前投资的时候,有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卖出,殊不知,长期投资会带来更大的收益。
与之相对,“富人思维”是在资源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形成的注重投资、杠杆运用和机会成本的决策习惯。
它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它是财富积累的关键。
穷人变富的过程中,需要一场深刻的思维革命:从计较单一价格到关注综合价值,从纯粹劳动变现到构建资产系统,从畏惧失败到将挫折视为必要学费。
从“穷人思维”向“富人思维”转变,财富才能慢慢积累起来。
最后,说说认知差距
认知决定了人们如何解读信息、识别机会与配置资源。
贫困可能限制了对财富本质的理解:富人视金钱为工具,穷人视金钱为目的。
这种认知差异导致行为模式的天壤之别:富人不断将货币转化为资产,穷人往往将收入转化为消费。
就像之前的我,不断的将收入花费在旅游、知识付费上,美其名曰:长见识。
这种花费看起来像投资,实际上是消费。非常隐形的消费。
认知差距还体现在对时间价值的理解上:富裕阶层更早认识到时间才是终极稀缺资源,他们愿意付费购买时间或者把时间投入到高价值的事情上。
而贫困阶层则常用时间换取即时收入,陷入只注重短期利益,难以提升自己的恶性循环中。
穷人变富的过程中,是一场涉及心理突破、思维重构、认知升级的综合革命。
唯有打破野心的桎梏、转变思维的惯性、跨越认知的鸿沟,才能真正开启那扇通往财富自由的大门。
在这场艰辛的跃迁中,最大的敌人从来不是外在条件的限制,而是内在世界的无形枷锁。
而解锁的钥匙,藏在持续学习、开放心态与升级操作系统的复合力量之中。
-
丽莎3丽莎3认同。
-
小树520小树520引用 @ 丽莎3 @ 丽莎3 的话:认同。🤝
-
放飞梦想2018放飞梦想2018写的好!
-
小树520小树520引用 @ 放飞梦想2018 @ 放飞梦想2018 的话:写的好!多谢鼓励
-
优雅睡莲优雅睡莲写得不错!还好这三个问题都没有成为我致富路上的障碍。我对购物、旅游和知识付费不太感兴趣,只对投资感兴趣。十几年来,家里的日常开支都是用被动收入支付的~
-
小树520小树520引用 @ 优雅睡莲 @ 优雅睡莲 的话:写得不错!还好这三个问题都没有成为我致富路上的障碍。我对购物、旅游和知识付费不太感兴趣,只对投资感兴趣。十几年来,家里的日常开支都是用被动收真好,向你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