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02:人际交往要考虑别人,自我成长要专注自己
记录下昨天两件事。
一、人际交往-集体活动和考虑别人的感受
娃一直是比较内向孤僻的,但又敏感爱哭,所以我不也太爱经常带她出去,很费妈的乳腺。
昨天大户外发生个事情,我好好教育了娃一通。
大概事件是——娃把别人家小姑娘“拐”跑了,然后女孩的爸妈跟丢了;女孩就要折返找爸爸妈妈,我娃不肯折返,想往前走,就哭了。(备注:“拐”是开玩笑说法,是小姑娘主动跟上来的;两个娃骑滑板车,我骑电瓶车紧随其后,女孩爸妈走路,所以我没跟丢,他们跟丢了)
我和两娃沟通,两个方案:一是继续往前走,去广场等着女孩爸妈,这样女孩就得继续跟着我俩(公园是个大圈,转一圈都能到);二是折返找女孩爸妈,找到后我再陪娃玩儿。前者是我女儿想去的方向,后者是小女孩想去的方向。
我原本也是想继续往前走的,也想说服女孩继续;但是看女孩立马掉头,不跟我们了,我又不放心,万一小孩丢了,我罪过大了。那就只能搞定我闺女了,结果我闺女直接哭了。小女孩都无语了“我爸妈丢了都没哭,你怎么还哭了”(小女孩比我娃还小1岁呢)。【补充一下:家长们还是尽早让娃背出自己的电话号码吧,我问过女孩能说出爸妈手机号么,我来打电话联系。但她背不出来,只跟我说她父母的长相,艾玛我刚刚就见过他俩的长相啊,你跟我说长相有啥用】
无奈得很。我就和娃说“我知道你想玩,但人家爸爸妈妈丢了,我们得帮她找爸爸妈妈。我们送她回去后,妈妈再陪你继续兜圈,你想兜几圈都行,好不好?”人家还是继续哭。,我知道要先安抚娃的情绪,但我实在安抚不了我娃的情绪,她这人情绪上头时不太讲道理,唯我独尊。【阐述事实,没有怪她的意思,毕竟小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
细节不表,反正软硬兼施后,总算把娃带着去找人家爸妈了。期间小妹妹还耐心地等着我说服我女儿,这性格脾气真是不错,又是喜欢别人家娃的一天,哈哈。
一般情况下,我是很不喜欢用“自私”这个词去形容别人,因为经历过好多次,发现——“那些爱说别人自私的,往往都是想占别人便宜却没占到的”。呵呵。。
但是这次事情,等她自己稳定情绪后,我说了几点,就包括让她别太自私:
1、和别人玩的时候,要考虑别人感受
你如果自己玩,那随便怎么玩。
但是和别人玩的时候,要考虑别人感受,不可以那么自私。集体活动/团体活动,为什么叫“集体/团体”,就是因为要考虑大家,而不能只考虑一个人。集体活动中的每个人,肯定都是会有一定妥协和退让的。
2、事情分轻重缓急
带小姑娘在广场找到她爸时,看到她爸很着急地说她去哪了。她妈妈不在,据她爸说,找了她好几圈。
然后我就让娃换位思考,跟娃说,“看到没,妹妹走丢了,她爸爸妈妈是不是很着急啊,妹妹是不是也很着急啊。如果你爸爸妈妈走丢了,你会不会着急?”娃默默点点头。
我又说“是吧,所以啊,妹妹着急找爸爸妈妈啊。那我们把人家带出来的,得把人家送回去啊。”娃不说话。
然后我又说:“我是不是一开始就和你说得很清楚?‘我们先把妹妹送回去,我再陪你玩?’我不是不让你玩,而是晚点再玩。你回想下,我是不是说得很清楚?”娃默默点头。
“我知道你想玩,但是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妹妹找爸爸妈妈这件事,就是‘重要且紧急’的事;而你想继续玩,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我跟你说过,把妹妹送回去后继续陪你玩。我们要先做‘重要且紧急’的事”。
二、成长过程-孩子你慢慢来,不要被他人影响
晚上读RAZ D,里面有本讲蝌蚪长大的。不是简单说蝌蚪长大,而是描写了一只蝌蚪成长过程的同时,还描写了其他未发育的蝌蚪在说那只蝌蚪strange/odd,最后其他蝌蚪发育成了青蛙后,终于说那只蝌蚪Not strange/odd了。
通篇读下来,有点小感触,这就是【霸凌】的雏形啊。于是我就趁机灌输价值观,让她在成长过程中,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想法。“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如果你成长和别人不一样,超出别人认知了,也不要怀疑自己。每个人也有自己的成长过程,也许有快有慢,也许和别人不一样,也许会被人说奇怪,不要太在意。”(没办法,从小到大,昏头昏脑没逻辑但又爱道德绑架/说教他人的碎嘴子卫道士看过太多了,现在的新词大概管这叫NPD,哈哈哈)
不过我又补充了句,“和今天白天发生的事是两码事啊。白天的是人际交往,要考虑别人感受;晚上这是自我成长,专注自己就好了。人际交往和自我成长是两条线哈。”
不知道娃听进去多少。不过据我观察,我娃自我自私过头了。也不完全怪她,毕竟没有处理经验,一方面是还小,另一方面是平时人际交往还是少了些。以后多多锻炼就行。
所以我该掰掰让她别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我不强求她社会化程度非常高,娃天性就不是外向人,但是不要太过封闭。
然后今天,本来想着下午去火车站附近的公园玩,然后送我爸妈去赶晚上的火车。
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娃早上咳嗽加重了,周一去了家附近的三甲的儿科,感觉不太行啊,还没好转,只能改成去儿科更好点的医院吧。
要老命,上海看个病忒费劲,一线医疗资源看着虽好,普通人也不是那么容易享受到。【再想到,之前那个江西连夜转诊儿童医学中心,立马救治并成功的,最后还反手举报江西医生联系的救护车收费贵的。真的作孽,也不知道是装傻还真傻,知道自己享受了多难得的医疗服务么?】
我先是看普通门诊的呼吸科能否挂。
~复旦儿科医院:没号
~儿童医学中心:没号
~上海儿童医院:没号
~六院儿科:休息,不开诊
~九院儿科:休息,不开诊
最后,只能忍着肉疼,花119元巨资挂了个复旦儿科医院的专家号。最早还得等到下午才有号。

有次就是像你这样,想着现场去是不是能行,结果碰壁后灰溜溜去其他医院了。折腾得很。
我们非必要不临时去这些儿童专科医院~哎~
我很烦她动不动就哭。有话说话,以理服人,哭算什么啊。
她要有本事靠自己的能力说服别人,我就不说啥了,我大概还会夸她厉害。
这毕竟是我们惹出来的,我们也得承担一部分责任~~虽然是人家自愿跟来的吧,但确实是我娃把别人家小姑娘拐跑了~~
好在没严重后果,也不必细究谁对谁错~~![[开心]](https://static.talicai.com/emoji/talicai/emot08.png)
医疗资源未来可能会越来越稀缺。如果有配置商业医疗险可看看有无医健服务比如挂号陪诊或线上问诊啥的。
但还是每次都得验血,必要时要拍片的。每次开药也还是会有细微差别~
这个观点很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