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总有好事发生 作者:李筱懿
书名:总有好事发生
作者:李筱懿
一直喜欢的美女作家又出新书了,花了几天看完了,都是实际生活中的困惑,很有借鉴意义。
简介:
本书是李筱懿通过回复读者的来信,探讨当代女性在自我、职业、金钱、亲情、亲子和婚姻等方面所面临的困惑。
作者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建议,帮助读者理清思路,找到解决生活困局的策略。
书中涵盖了从青春期少女的成长困惑到中年女性的危机处理,从职场新人的就业挑战到再婚女性的婚姻选择,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所经历的不同问题。
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与理性的分析,作者希望为读者传递一种信念:允许自己阶段性枯萎,因为我们正在滋养一个全新的自己。
摘抄分享:
1.我特别认同社会学家项飚提出的一个概念,叫“重建附近”。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每个人,把自己作为中心,向外延伸500米,和周遭的环境发生互动,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生态圈”。
如何重建附近呢?也没那么复杂,比如周末多出门走走,喝杯咖啡,晒晒太阳,逗逗路边的小狗,菜市场哪家的菜最新鲜,小区边上的小路叫什么名字,遇到楼上楼下的邻居打个招呼……用心感知当下正在发生的瞬间,和具体的生活产生情感联结,你就不再是一座孤岛。
2.恋爱是门艺术,结婚是门技术,离婚是门算术。
3.仿佛见到20岁的我自己——那时的我,总在意“别人怎样看我”,而不是“我想要什么”。
所以,我陪你换个思路,不要质疑自己,而是自问三个问题:第一,20岁的我,最想得到什么?第二,能付出什么?第三,不可失去什么?带着自己的需求,再去人生的牌桌上抓牌。
4.真正事业有成的人,不是在发朋友圈,而是在解决问题;真正财务自由的人,不是在炫耀消费,而是在享受生活;真正内心富足的人,不是在收集点赞,而是在关注自己。
5.建立“好关系”的三个秘诀:第一,倾听,是交心的起点。第二,送礼物要错峰,送关心要及时。第三,与人交往,真诚沟通是关键。
6.梅拉宾法则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宾提出,也被称为“7—38—55定律”,核心内容包括:面对面沟通时,信息的全部表达由7%的语言内容、38%的语音语调以及55%的肢体语言组成。这意味着,他人对我们表达信息的理解,只有7%取决于说了什么,另外93%取决于说话的方式。你看,非语言因素的重要性远超想象。同样一句话,说话时的语速、语调、音量、停顿、表情、眼神、手势、身体姿势,都在传递着丰富的信息。
这个研究的结论是:所谓的大音量吼叫,对管教孩子毫无用处,甚至父母说话声音越大,孩子注意力越难集中,教育的目的更无法达成。
7.良好的关系在于:第一,核心利益一致。第二,沟通氛围良好。第三,有些意外惊喜。
8.向朋友和熟人借钱,担保就变成了交情。一旦不能好借好还,这朋友和交情也就作废了。所以即便是朋友,也还是会有很多写欠条算利息的。
正因此,我才觉得情侣之间不应该借钱,无论男方借给女方,还是女方借给男方,因为唯一的“质押品”,就是这段感情——而感情,最是莫测。
谈钱未必伤感情,但借钱是会的,而且多半会伤得千疮百孔。
因为借钱,是一种债务关系。情侣之间的债务关系,难免有一定情感绑架的成分在里面,更锥心的是,一旦产生债务问题,就等于把感情当筹码摆上了赌桌。
夫妻关系不同,夫妻是利益共同体,不像恋人是情感共同体,这是两个基石不一样的“共同体”。
很多夫妻为什么能容忍情感丧失以后婚姻继续,因为他们心里都知道,说到底,夫妻是利益共同体——有共同的财产和子女,一切以家庭这台机器正常运转为目标和前提。而恋人之间,单纯是情感上的维系,过多经济上扯皮、纠缠或者有所企图,都损害感情。
9.影片中,梦露有一段台词很经典,情人的父亲质疑她的真心,问:“你指望我会相信,你嫁给我儿子不是为了他的钱?”
梦露回答:“确实不是为了他的钱,我想嫁给他是为了你的钱。你真好笑,你难道不知道,男人腰缠万贯就像女人貌美如花,或许你不会仅因女人的美貌而娶她,但是,老天,难道美貌在其中毫无助益吗?如果你有一个女儿,难道你不会阻止她嫁给穷人吗?你会希望她得到世上最好的一切,并且过得非常快乐。那么我想得到这些又有什么错呢?”
情人的父亲:“这一点我承认……他们告诉我,你是个笨女人来着,在我看来,你一点儿也不笨啊。”
梦露:“在关键时刻,我可以变得聪明,只是大部分男人并不喜欢我聪明。”
你看,大方的男人不会指责女人物质,就像自信的男人不会害怕女人聪明。
10.我们从小被灌输“爱情应该无条件”“患难见真情”,但现实是——长期单方面的付出,只会耗尽关系,而不是升华它。
在我们的文化叙事里,女性的牺牲总被赋予神圣光环——“陪一个男人吃苦”被塑造成美德。你的自责,某种程度上就是源于此观念对女性的隐性绑架:“好女人应该不离不弃”“真爱就要接受对方的全部”“你现在离开,就是嫌贫爱富”。
可是为什么淬炼他,就得牺牲你?你感到“窒息”不是无情,是在负能量场里太透支了。
11.《爱情诈骗指南》“三阶段速成恋爱法”:第一阶段“一见钟情”;第二阶段“宝贝亲爱的”,这种流水线式甜言蜜语,像极了警方通报里提到的“情感轰炸战术”;第三阶段“精英人设流水线”:晨跑、咖啡、会议照片——这些朋友圈素材,大概率都是批量生产,有着标准化的摆拍模板。
还有经典的“悲情男主角剧本”:前妻出轨、独自养女儿、不要抚养费……这套高风亮节的说辞,刚刚好戳中了你善良的同情心。可是,你想过吗?真正被伤害过的人,往往不会急着用伤痛当“简历”。
12.《庄子·山木》中有句话叫“物物而不物于物”,我经常拿来提醒自己:客观看待外物,不附加人为欲望;不被外物所役使,避免让外物主宰生活。
13.很多时候,我们被一种极端思维束缚了:要么忍,要么离。但其实,婚姻并不是只有这两种选项。
你听说过“婚内单身”吗?
婚内单身,不是放弃婚姻,而是放弃对婚姻和伴侣的过高期待。把对方当作合作伙伴,而不是幸福的唯一来源。换句话说,你可以尝试让自己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单身”个体,学着把情绪、生活和成长掌握在自己手里。
婚姻本质上就是一种合作关系。经济共享,风险同担,有爱更好,不爱也无大妨——灵魂伴侣式样的爱,世间太少,大多数人都是互相扶持过日子。
坦白地说,采访过成百上千女性,我没有看过完美的婚姻。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每段婚姻的牵绊也各不相同。有些人离婚后重新开始,也有人离婚后发现,原来真正的困境并不是婚姻,而是自己。
当你把目光从婚姻的得失转向自我的成长,就会发现,人生其实还有很多可能性。无论如何,先让自己内核稳定,才能在平静的状态下,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14.网上有个段子,说跟男人结婚,幸福率60%;跟二婚男人结婚,幸福率20%;跟二婚带女儿的男人结婚,幸福率10%;跟二婚带儿子的男人结婚,幸福率1%。
离婚女性再嫁的三大铁律是:不帮别人养娃,不帮别人治病,不帮别人还债。
15.领英创始人霍夫曼有个著名的理论——职业生涯中的ABZ计划,放在婚姻规划中同样适用:
A是主线任务,准备长期投入的基本盘;
B是替代方案,来应对“万一”时的备用计划;
Z是保底退路,应对最糟糕情况的解决方案。
在婚姻中,A计划是当前婚姻状态,B计划是个人事业储备,Z计划是能变现的动产、不动产、子女关系等。无论嫁给谁,嫁到哪儿,建立自己的反脆弱系统,才不会把婚戒当成唯一的救生圈。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