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信息差:很多有钱人在买它
不知道大家关注到没有,最近两年,尤其是今年,赴港开户的人多起来了。
到港后,除了港卡三件套,券商开户等,有人很可能还悄悄买了香港保险。
由于内地去香港买保险的门槛比较高,所以一般是比较有钱的人去买,而大资金的海外配置,对很多人来说,是比较隐私的事,所以网络上相关的分享和讨论并不多。
但从香港保监局公布的数据来看,香港保险最近2年的保费增长十分迅猛:
2024年全港新造保费达 2198 亿港元,较 2023 年增长 21.4%,创历史新高;
2025上半年,全港新造业务保费进一步增至1737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50%,再创新高。
虽然这些数据不能直接反映有多少是来自内地赴港,但如果比较关注财经理财领域的新闻、博主,还是能寻到一些蛛丝马迹的。
比如一些内地互联网大佬布局香港保险,比如一些博主暗戳戳说自己或朋友买了港险。还有很多本来在内地做保险的,跑香港去读书+做保险经纪或代理等等。
内地公司的客户是谁,内地博主和博主的粉丝是谁,内地人做保险经纪卖给谁——不难推测是有一些资金雄厚、嗅觉灵敏以及行动力强的人,是早就被影响到了的。
我这边接触到香港保险其实挺早的,因为有朋友在这个行业里,且有朋友去香港做保险经纪了。
去年及更早之前,就有朋友找我聊香港保险,我一直都没什么兴趣。
到今年上半年,仍有朋友苦口婆心跟我说630之前,可以搞一点。(630是指:2025年6月30日起,香港保监局重磅新规落地,所有香港储蓄分红险的计划书,计划书演示的最高收益率不能超过6.5%。)
我仍没有动心,先入为主地认为跟我关系不大。
大概9月份,有个在香港工作的朋友来京出差,约了我和另外几个朋友一起吃饭。
席间又聊到香港保险,得知她的客户主要是来自内地。
聊着聊着,有个朋友当时就心动了,回来就跟我说,她准备去一趟。
后来她又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做了一些了解,终于在上周,拉着我一起,去香港把这事搞定了。
朋友的情况是,她在海外本身就有一笔钱,这次买了个5年期产品。到期后,也不打算取回,大概率是要给孩子留学用或境外度假花掉。
我原本纯陪跑的,最后考虑再三也买了一份。
原因是:
1,这个产品足够简单,决策门槛不高。可以理解为5年定存的高替,收益写到合同里,保险期限最长20年,但在第5年的时候确定的收益最高,所以很多人选择第5年就退出。
收益率跟投入金额有关,也跟保险公司的活动力度有关,朋友买得多,算下来收益率接近5%。
2,一开始以为过程会很复杂,实际上还是挺简单的:办港澳通行证和签注+提前两三天跟香港那边负责接待的顾问约时间+订机票或高铁,到那后跟顾问去签约就行了。签约很简单,不到1个小时就能搞定。可以去玩的时候顺便办,也可以去办的时候顺便安排个游玩的行程。我们去的那天,同时在签约的还有其他几拨人,有的还拉着行李箱,听说话也都是内地的。

3,关于钱的进出,大资金或许有这方面的困扰,但真到了大资金的程度,有专人帮想办法。我这点小钱,不是什么难事。花掉它的方法也是有很多的。毕竟出国玩一趟也得几万块。就当是为5年后准备了一笔境外游资金好了。抱着“海外赚钱海外花”心态,就不那么纠结了。
4,境内储蓄险的利率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港险的利率虽然高于内地,但也在降,现在买,至少还能吃到点鱼肉。再晚估计就是鱼尾鱼刺了。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港险仅适合有配置需求的人,虽然有的产品保本保息,收益也不错,但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需要提前考虑到。
有些信息不便公开讨论,如果有兴趣,可以私聊或咨询@投资小助手 。

她理财 App
我个人觉得,不适合小资金。比较合适的是:1,有很多钱的,总得买点啥。这一类产品,不算最好,但也不算最差,买一些做资产配置。2,本身有海外资金,不需要换汇,也不考虑回钱的。3,有出国、留学等需求的。4,给子女做教育金、传承等的。
写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