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治疗三周,有哪些变化
特别感谢小她姐妹们的鼓励、支持与暖心建议!每次看到你们的留言,心底都满是暖意,那些因娃娃病情而起的焦虑,也消散了许多。
我深知这场康复之路漫长,虽早有心理准备,却仍会忍不住担忧她的未来,怕她陷入极端。是你们的话语点醒我: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给了我前行的莫大勇气。
娃娃的抑郁,源于家庭、自我认知与外界压力三个方面。如今我们针对性调整,已看到一些成效。
家庭环境曾是症结之一。过去我情绪不稳,加上母亲因癌症离世后,我曾陷入一年的焦虑期——听见“癌”字就发抖,后来经过自我调节和看了一次心理医生,不怕看到和听到癌字。
娃娃看心理医生的时候,医生曾经问我,有没有遗传因素,当时觉得没有。现在想来,应该有一些。
娃娃生病后,我更注重与先生的沟通,营造轻松温馨的家,对娃娃也多了倾听与支持,凡事以她的意愿为先。
青春期的她自我认同低,习惯负面认知:在意他人评价,成绩不佳就自我否定,把挫折归为“永久且全面”,还总过度概括负面事件。对此,我们找了沙盘老师帮她纠正,日常也通过讲故事、聊天、游戏的方式,悄悄传递正确认知——挫折是暂时的,朋友不理人或许只是在忙。
学业压力与过度用平板也曾困扰她。小学时我错误的“学业决定人生”观念,让她对自己有了高期待,达不到就自责愤怒;疫情期间平板日均使用7小时,削弱了她的现实社交与情绪调节能力。现在我们坦诚沟通危害,增加户外时间,她也慢慢接受了这样的改变。
如今,娃娃的变化让我倍感欣慰:睡眠从每天两三小时提升到八小时以上,即便醒来仍有疲惫,却已好了很多;虽偶有伤害自己的想法,但没有付诸行动;情绪大多时候平静稳定,不再轻易低落发火;每天会主动和我聊天、拥抱,不再抗拒亲近;遇到事情也摆脱了灾难性思维,知道总有解决办法。
这些阶段性的改变,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坚信,只要我持续积极改变,认真倾听她的心声、理解她的感受,她一定会慢慢提升自我认同,重拾对生活的希望。愿我们母女都能在时光里,慢慢变成快乐享受生活的人。

她理财 App
梳理得好有条理,你们作为父母做得很到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