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平米临时板房,治愈了我在房子上亏损的100万
一早起来看手机,好朋友王队发了一个朋友圈,
因为这个伙计是先进模范,工作情况见天儿会上青岛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人物。
所以我本来不想点开看的。因为看太多了
只是这个标题叫六平米的温暖,而且挂了市宣青岛故事栏目
我感觉有点意思
点开一看吓一跳,
其实,就是讲了个温情拆违的故事,但是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半天没缓过神。
王队最近在处理我们单位旁边楼顶的违建,本来是去查防水,结果意外发现楼顶居然有人住。只是因为只有6平米,所以这个临时违章不显眼。这个小阁楼里,居然住着一位60多岁的老杨,一住就是二十年。“这六平方米的阁楼,是我住了二十年的家”,老杨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发酸。他不识字,也没有固定工作,那间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阁楼,没有像样的设施,却是他全部的生活依托,是他在我们这座城市里唯一的栖身之所。
王队第一次上门沟通时,老杨直接闭门不见,电话也拒接,心里揣着的无非是“拆了房我就没地方去了”的恐慌。换作旁人,或许会觉得是“钉子户”,可王队和同事们没硬来,反而用十几天的耐心慢慢焐热了这份防备。几十次的电话拨打,从被直接挂断,到屏幕亮起时多停留几秒,再到偶尔一声叹息的回应,没有强硬的说教,只有一遍遍的政策解读;不谈“必须拆”的要求,只问“生活难不难”的关心,硬生生从“闭门羹”换成了“掏心窝”。
后来王队才知道,老杨不识字,办任何手续都没人搭把手。他没急于推进拆违,反而先当起了老杨的“代办员”:开车陪他整理材料、办低保,协调社区申请公租房,还提前安排好临时住所,把拆违后的生活衔接得明明白白。老杨最后说“王队长比亲人还上心,我再固执就太不懂事了”,不仅主动同意拆违,还想着要帮忙,这转变里藏着的全是被尊重、被在乎的温暖。
看完这个故事,我立刻给王队发了微信。
怎么我们身边还能有这么困难的人啊。
我认识的慈善基金会的人,总喜欢奔赴西藏去救助鳏寡孤独,怎么不放眼看看身边。
就在我天天走的身边,居然有人在6平米的阁楼里住了二十年。二十年来连个厕所也没有,上茅房要下楼再找个公共厕所。
冬天夏天都住铁皮屋子,怎么受得了。有空调吗?势必没有吧。电怎么装怎么算呢。
那阁楼该有多逼仄、多简陋?
他的孩子呢?媳妇呢?
他想必没有家吧?
王队在忙开车,没回我
是我自己在无限延伸,思绪万千
再看看自己,简直——
我几乎是天天惦记着怎么才能把老破小处理了,买250平的大套四,
前几年买房亏了100万之后,一直郁郁寡欢
其实买的那个所谓的改善房,我也一直没有感觉改善
房价最高的时候下手,没有舍得买更大的。
家里人口太多,尤其和老人一起。
五个人住起来仍然感觉紧巴
再换大房子,有点舍不得割肉
只恨没有勇气,钱也不够多。
我老公更是想着等孩子上高中就换别墅,
平时还总嫌弃现在住的房子不够好。
我带崽已经回来娘家。
每次回娘家都感觉自己房子还没妈妈家好。
惦记更好的生活是好的。毕竟要有目标
但是如果总是这么不满足。带着气儿生活。天天为了买房亏掉的那100万淌眼泪
就很有病啊。
看过一位国际知名建筑师的访谈,记者问他:“人类体面而舒适的居住环境,至少要多大面积?”他认真思考后,给出了让很多人意外的答案:“用心设计好,一个人的生活12平米就足够。”12平米。我当时就被击中了。
我们明明不用为“没地方住”这种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发愁,
手握安稳的生活、疼我的家人、能安身立命的工作,却总被贪欲推着,盯着更好的物质,为工作上的小挫折、生活里损失的这100万郁郁寡欢。
其实房子这件事情啊。纸上富贵。赚100是空,亏100也是空。
有的人住屋顶铁皮房6平都能住20年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比他强吧
真的该好好反省了。我们总容易被欲望蒙蔽双眼,忘了珍惜已有的幸福。老杨在那样艰难的处境里,所求不过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而我拥有的,早已是他梦寐以求的安稳,却还不知足。我甚至忍不住想,如果上天有至高的存在在审视我的思想,会不会觉得我这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念头很可笑?往后真该少点抱怨和贪欲,多点知足和感恩,把纠结物质的时间用来感受身边的温暖,毕竟能平平安安、安稳度日,就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

她理财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