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克里雅 用生命骑行--读《孤独的克里雅》
关于骑行,相知甚少。只知道每年骑行318川藏线路的人不下两千人,可见骑行近些年热度非常。一直都对有勇气去骑行的人有着不一般的敬佩,佩服他们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精神。虽然个人没有勇气去骑行,但是对骑行的过程还是很好奇。尤其是去年看了《无人区》电影之后,更对西部的环境有了更多的好奇心。
这本书我看了大概一周,每天上下班地铁上都在看。很多时候会因为作者的幽默和自娱自乐笑出声,引来大家纷纷探头来看我看的是什么。作者从准备骑行到开始骑行时间特别短,只是拜访了一个之前骑行过克里雅的前辈,就上路了,毫不拖泥带水。于是跟着作者的笔触,就一路骑行到无人区。看完书到现在,还有几个情节我记得特别清楚。在孤独的无人区,因为物资匮乏,环境恶劣,人们都展示着自己最本真的一面,让人感动的是,大多数人都很善良很淳朴。比如八千里路进入无人区之前,多次遇到的藏民,告诫他不要骑行进去,有生命危险,后期再次遇到,无条件的帮他,比如八千里路在一个晚上,为了让当时生病的偶遇者暖和点,抱着他的脚一夜没睡。这些小细节都让人热泪盈眶。
八千里路说他在骑行过程中,有段时间没的吃了,想着牦牛肉就浑身是劲儿,并且终于被搭救到一个地方之后,还盼着车不要快点来,因为他想吃锅里的牦牛肉,他说我都看到啦,大块的牦牛肉。我脑补了下,他像个孩子,那一刻只顾得吃了。后来还在一个地方,看到人家的西红柿,想吃,大脑飞速运转考虑的问题是吃一个呢,还是吃一个拿一个呢?最后说这是考察一个人人品的时候,我以为他会不吃也不拿,结果他吃了个最大的,拿了个第二大的。看到这里不禁又想笑。还有他追帐篷跑,风吹着帐篷跑了好远他追不上,索性坐在地上哭起来,后来风终于停了,他拿到帐篷,抱着帐篷往回走,那种感觉,就像孩子放风筝,风筝突然被风刮跑了,于是边哭边追一样。还有个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他没有什么有营养的吃的了,那段时间自带的汽油炉也坏了,于是只有干方便面和之前带的牦牛肉,偌大的无人区,举目无亲,连人都没有,他自己自娱自乐的招待自己不停的说着吃好喝好啊,吃好喝好啊,脑补了下,感觉真的是孤独的克里雅,孤独的骑行者,他说期间那么多困难,甚至几次都差点死掉,但是依然没有放弃,因为骑行者的精神就是,永不放弃,感动于这一点。
八千里路只走了十三天,但是我看下来,总感觉像是过了十三年。内容丰富到每分钟都精彩。看到最后我开始好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作者也满足了读者,在书的最后我看到了他和其他人的合影,晒得黑黑的,眼神坚定着。后来过了几天想起这本书,查了一下:赵成军,网名八千里路。70年代生于四川西北部的山区农村,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作者八千里路 作者八千里路伍,其间当过侦察兵,当过通讯员和文书;复员后相继在上海、深圳和广州从事过各种职业,做过流水线工人,卖过保险,开过餐馆,干过贸易,当过财务主管。挨过饿,睡过公园和桥洞,穿过捡来的鞋子,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遭不了的罪。苦难,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真实。
看完简介就明白了,也更加佩服他的人生信条。没错,人生就该是如此,变化多端,去经历不同的事情,去享受不同故事和环境带给我们的惊喜,亦或是,惊吓。

人生就该是如此,变化多端,去经历不同的事情,去享受不同故事和环境带给我们的惊喜,亦或是,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