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人生的至高境界是:苦而不自觉
先截取财蜜 @哥特式素颜 自述里的最深触我心的一段对话:
“我问她:你觉得苦吗?别人都说我们苦。
小小熊说:我们很苦吗?我觉得不苦呀。我们家过的挺好的。
我说:别人住楼房,我们住破房子。别人家妈妈煮好吃的菜给孩子吃,我们是给妈妈煮菜吃。别人家妈妈给孩子洗衣服,我们是给妈妈洗衣服。她昏迷不醒的几次,我们还要帮她换成人纸尿裤。我们给妈妈剪指甲,洗澡洗头洗脚。你真的不觉得苦吗?
小小熊说:是不苦呀!妈妈在就不苦。
我说:我也不觉得苦。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别人老喜欢拉着我们的手说我们真可怜。
小小熊说:她们神经病呗。
我点头认同。”
记得之前看过一段关于亦舒评价林青霞的话“漂亮不在五官之间,而是一切皆尽善尽美,连鬓角、耳珠、眉毛、牙齿、手指、肩膀,甚至是双脚与脚趾,都无瑕可击。一个女孩子能美成这样,她自己却又完全不自知。美而不自知,才是美的至高境界。”如果说美而不自知,才是美的至高境界。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别人看起来真的过得很苦的但他们不觉得的人生,那种苦而不自觉,能否说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呢?
举个我平常觉得生活得蛮苦的人为例,在我看来生活中没任何保障的人是苦的,像是乞丐,(我这里特指因身体残疾失去劳动能力与机会而被迫成为乞丐的人,而不是那些好手好脚,年纪轻轻却以乞丐为业的职业乞丐。同样是乞丐)你会发现他们也有不同的人生态度。
第一类,看到有人路过但没施舍时,会很生气的看着路人,然后拿起自己的钵使劲在地上敲打发出声音让你注意要施舍的乞丐。
第二类,他们前面会摆着一些报章,文字写着自己之前的经历和惨状,有路人经过还是干着嗓子嚎几句或是低着头发出呜咽的哭声。
第三类,不哭不闹也不争,只是前面摆着个钵然后无声无息坐着,等着,至于路人你爱给或不给都随你意。
第四类,通过卖艺乞讨,或是吹拉弹唱,或是能写很地砖写出很工整的字,或是能画蛮不错的水墨山水画使得你因他们的才艺而掏出钱来的。
请问如果你有闲钱,你会给哪一类的乞丐呢?我想大部分人不太会去理第一,二类。第三类应该会是看心情决定给或不给。第四类应该是大多数人都会愿意给的吧。或许说到这会有人觉得我太冷血,乞丐本身就因为没生活保障才来乞讨,反正你有闲钱为什么不全都给呢。我只能说既然同样是乞丐,但我看到了不同的生命形态。有因为自己的苦就让自己更苦或觉得你应该要施舍于我的类型,也有我虽然是很苦,但我苦中作乐甚至苦而不自觉的这种积极类型。我当然会把更多的鼓励给予有积极生命形态的人啊,谁会喜欢消极的呢?
《晓松奇谈》里有一集讲述战后幸存犹太人血泪复国史,其中有说到梅厄夫人在美国犹太人大会上如何慷慨陈词表达复国意愿:在自己的土地上,做自由的人民。许多人想也许她会在自己的民族经历过这么多磨难后,终于有机会狠狠的诉苦一番用别人的可怜来争取复国希望。但事实相反,她不申诉也不求告,没有像祥林嫂一样呼天抢地的喊着自己的民族在战争中受到的多么悲惨,多么不公的遭遇以此乞求得以建国。她在大会演讲表现出来的是她要让全世界知道自己的民族不怕流血,牺牲,迫害。就算战斗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也不放弃为自己民族复国的坚定信念与决心。正是这种苦而不自觉的积极态度感染了全场美国犹太财团为复国大计倾囊相授。
人生自古谁无苦,苦而不自觉当为人生至高境界。

点赞,你看过《活着》吗,我看了之后想写书评,写不出来,我觉得我的文字太苍白,描写不出作品对我的震撼,你这篇正好
看过,,,非常的沉重,看完总觉得心口有一股气堵着,上不了也下不去,但总能呼吸,还喘着气,也许这也就是活着吧。
以前看过一篇文字,说不要去打扰那些苦而不自知的人,不要去破坏别人的生活,觉得很好。
你写的真好呢
美而不自知,那是真有美在那,而你已经将别人定义为苦了,但实际上人家不一定苦,别人不觉得自己苦,并不是苦而不自觉。
婠婠的话深入浅出,道理深刻~苦而不觉苦
娘娘的文采可以去出书了
我们会一直都生活的这么苦,不会,会更苦
说的真好,苦而不自知,大概就是享受当下的状态,不悲悯,不惶恐,安然乐道,泰然处之的境界吧
写的真好,看完感觉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并非非黑即白,以前觉得日子过不好的都是自己的报应,不够努力,但是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人家觉得挺好,那就挺好
苦儿不自知那就不是苦
活着我看过电影,真的被震撼到
积极的面对生活
“漂亮不在五官之间,而是一切皆尽善尽美,连鬓角、耳珠、眉毛、牙齿、手指、肩膀,甚至是双脚与脚趾,都无瑕可击。一个女孩子能美成这样,她自己却又完全不自知。美而不自知,才是美的至高境界。”------ 说的很不错。
谢谢
谢谢
呵呵,这是我努力的目标啊。
是滴
谢谢支持
是的,态度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