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读书笔记——《大国货币Ⅰ:政治篇》(四)
国家主权的代言人
英镑在殖民地所到之处广泛传播,日元在北上南下策略中迅速扩展。货币离不开国家主权,国家主权亦需货币强力支撑。
英镑:大不列颠海军的先锋队
百年战争英法百年战争(BBC:骑士精神与无情背叛:英法百年战争,共三集)使英国几乎丧失了所有的法国领地,但却使英国的民族主义兴起。之后英国对都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大陆均势”政策的核心就是,英国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反对一个最强大的国家或者几个国家联合起来的政治上的独裁”,对此英国采取的行动就是离强合弱、抑强扶弱、孤立、干涉等,最终目的就是维持着一种对自己有利的欧洲大陆均势,并成为这种均势的操纵者。
16世纪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政府站到资本家一边,颁布“限制流浪法”,失业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有产业大军才有工业革命,才有了技术进步和贸易需求,最后使得英镑输出和海上霸权成为可能。
从伊丽莎白一世开始英国就开始开创海上优势,经过多次海战,包括与西班牙的海战、与荷兰的海战以及注明的特拉法尔加海战,奠定了其海上霸权地位,海权上的优势让英国保持了源源不断地资源供应。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一直是当仁不让的海上霸主,这也就从根本上保证了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不得不提东印度公司。为了打破荷兰等国对东印度贸易尤其是香料贸易的独占,英国枢密院示意伦敦商人筹备创办东印度公司,并许诺给公司颁发皇家特许状。因此,东印度公司成立的最初就受到政府的特许,也就意味着,其并不是单纯的商业公司。后来东印度公司变为了一个拥有军队、领土、宣战的权利机构,从此英国对印度的剥削和掠夺从间接转为直接,就这样印度的财富源源不断流入英国。1784年,印度的主人已经成了英国。1858年,英国政府正式接管了印度事务,东印度公司寿终正寝。东印度公司的一些列转变,就是英国政府一步一步漏出真面目的过程。归根结底来说,东印度公司就是英国侵略印度的一种工具罢了。
日元:插在殖民地上的货币之旗
近代日本的对外扩张思想,素来包括面向大陆对抗俄国的“北进论”与面向海洋对抗英美的“南进论”两个方面。在掠夺殖民地资源和财产中,货币是一种很重要的工具。日元最初的海外扩张包括了以朝鲜和中国东北味基础的“北进”路径和以中国台湾为核心的“南进”路径。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反过来日元也是政治权利的象征。
“征韩论”的出笼,日本对朝鲜进行了快速的殖民扩张,日元也开始渗入朝鲜。1910年,日元成为朝鲜合法货币,并按照1:1的比例发行朝鲜银行券。朝鲜银行券问世之后,其迅速流通于整个朝鲜,并逐渐扩散至中国东北地区。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日元也紧随渗入,并建立了伪满洲国的货币制度,此又是日元对外扩张的重大成果,直接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经济和殖民统治疏通了道路。
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行获得了觊觎已久的中国台湾。为配合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日本金融机构迅速行动。为整理币制、便利资金流通,日本在台湾设立了具有纸币发行权的特殊银行——台湾银行。1911年,日本货币适用于台湾。一切的一切,最终使得日元在台湾顺利夸张。
-
宁静的夏宁静的夏引用 @ TS @ TS 的话:英国和法国向来都不对付哈哈法国人特别高傲从来都不说英语觉得英国人是下层阶级自己才是贵族哈哈
历史上英国曾经确实就是法国的一个臣子,法国人高傲有资本的。看了BBC的百年战争,在战争第一阶段,英格兰在爱德华三世和其儿子黑太子领导下那叫个所向披靡,法国人受的屈辱可想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