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读书笔记——《大国货币Ⅰ:政治篇》(七)
美元、欧元托底现代世界
1859年8月,美国宾夕法尼亚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从此揭开了世界石油工业的序幕。一个世纪之后关于石油引起了激烈的争夺。1905年,中东地区的波斯(现在的伊朗)最早发现了石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伊拉克也发现了石油,本对中东事务置身事外的美国在石油利益的巨大诱惑下,开始“进军”中东。在接下的多少年,中东国家与美国之间针对石油权益展开了斗争,最终促成欧佩克的成立。欧佩克成立的最初十年并没有什么作为,直到第四次中东战争,石油的定价权被欧佩克牢牢握在了手里。
石油贸易结算主要以美元为主,故称“石油美元”。但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开始贬值,欧佩克国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欧佩克国家考虑摆脱美元。作为美国,试图通过垄断石油,使美元与石油挂钩,构建所谓的“石油美元货币体系”,以此确保美元的霸主地位。。临危受命的基辛格开始了著名的“穿梭外交”,1972年-1974年,成功与沙特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议,沙特同意继续将美元作为出口石油唯一的定价货币。由于沙特是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及在欧佩克中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其他欧佩克成员也同意了次协议。
几次中东战争到伊拉克战争,是大国的政治诉求,黑色货币正是这政治战略的执行“战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识形态的争夺战却就此打响,不同的政治阵营都在紧锣密鼓“收买人心”,马歇尔计划就是为了政治上的抗衡而提出的,货币资金的一系列援助铸就了美国统领的西方阵营。
---------------------------------------------------------------------------------------------------
欧洲人怀揣了几个世纪的“大一统”梦想,终于在20世纪中期被付诸实践,半个世纪的一体化进程终于有了明晰的“日程表”,从“煤钢共同体”到“欧盟”,直至欧元的诞生,欧洲人不断妥协着向前走。欧元的危机并没有让他们就此放弃,而是期待着更为紧密的政治联盟。

欧元啊 跌的 好心痛
赞~
本书说到一个观点:欧元诞生之初就存在了一个巨大的“鸿沟”——统一的货币政策和不统一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就是基于欧元的这个“软肋”的有力出击。所以欧元的拯救之路还是很艰辛。
谢谢小花的每次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