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1天变财女 250043姐妹  36973帖子
发帖
摩卡时光

“天才”就是一万小时的差别 读《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有感

摩卡时光
摩卡时光   摩卡时光 2015-07-30 18:27 阅读(2178)

我们一直认为是外国古典名著《简爱》和《呼啸山庄》勃朗特姐妹是旷世天才和传奇人物。其实在她们成名前已经写过大量形式多样的文字-22本微型小书,平均80页,每本写作要用15个月。她们之所以成为伟大的作家,是因为她们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锻炼讲故事的“肌肉”。

 

通过锻炼,平凡人也能获得“肌肉”。这个肌肉就是《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这本书提出的科学依据:髓鞘质。

 

髓鞘质是交流、阅读、学习技能、人之成为人的关键神经元完成的每一个动作都非常迅速,就在开关的一开一合之间。但是一开一关不是我们学习大多数事物的方法。弹好钢琴,下好象棋,打好棒球都非一日之功,但都是髓鞘质所擅长的。优秀运动员训练时都做了些什么?训练中,他们沿着回路产生精确的脉冲,从而发出信号把那条线路髓鞘质化。所有的训练完成后就拥有了超强的线路畅通的宽带,高速的T3传输线,就是那条线路让他们出类拔萃。

 

看着这么复杂的解释,我的理解是髓鞘质其实是一种条件反射,更直白一点,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通过大量科学的训练获得。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活体结构,一个几乎永远装不满的箱子。我们面对困难且克服困难的机会越多,脚手架就会变得更多。脚手架越多,我们学习新东西的速度就越快。盲目受挫毫无帮助,实现目标才能突破现有水平。”

 

现实中很多人都害怕错误,尽量掩盖错误,想向世人展示自己永远成功的一面。因此,在这种思维下的人总是处于自己的舒适区,而害怕突破,因为要想突破必须要做一些跟以前不一样的,这样就难免会犯错。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就失去了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记得小时候学弹电子琴,那时候仅仅把弹琴当做完成任务。爸爸说,我弹琴时最喜欢看钟,说弹到几点就是几点,到点儿时屁股上像长了弹簧一样一下子跳起来就跑。当时的我,追求的是“完成任务”,而不是“精益求精”,所以我爸常说我“怕犯错”。那当然了,弹错了又要重弹,就完不成任务了嘛。而我幼儿时代“怕错”的心理一直影响我很到很久。例如,上学时不喜欢做题,怕做错,不愿面对错误。上学也是为了一种“完成任务”,而不是学习新知识。所以我的成绩在班级里总是不怎么突出。即使后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是一样。

 

可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以及越来越平静的生活,“学习改变”成了目前的我最深层的心理渴望。然而我问自己,我会“学习“吗?我发现我定义的“学习”仅仅是看一些书,或看看别人怎么做再羡慕一番,一度我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困惑:自己看了书貌似经历也不少,为什么事情一轮到自己做就做不出呢?用这本书的理论来看,自己行动量的还是太少了,

 

任何领域的任何专家都需要经过10 000 个小时专心致志地练习。

精深练习 X 一万小时=世界级技能

 

10 000小时什么概念?每天3小时专心致志,坚持10年的练习。知道自己为什么还没有成就了吧?

 

只有在一个领域去大量行动,大量精深练习,在大脑中搭建起无数的脚手架,才能让自己学习新东西的速度加快,也才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最终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天才成就”。

 

而探究我为什么行动量少?说到底,还是童年阴影“怕错”心理的作祟。因此对我来说,要想有所成就,一方面需要在目标领域大量行动,一方面还要不断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终究是凡人,但仍有机会成为“天才”,就是这10 000小时的差别!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3)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