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一)
【读了就忘,我的10种读书方法】
#通读法,我是如何培养思考框架的#
大学时读的多,看得多,也忘得快,为啥,就是没有把一门入门的书反复读,读透读烂读懂别人的方法论,化成自己的,“浅尝辄止”说的就是我拿种读书方法。那时拼的是年轻,记忆力好,能够混过及格线,等一毕业,要走人社会,大脑就一片茫然了,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本钱面对社会了。
碎片知识的特点是看到了激动一下,过几天又被新的碎片冲掉了。
人的大脑好比是硬盘,而且可以看作是容量无限的硬盘。会读书,就要学会给硬盘建立索引,然后往里面放资料,但是很多人没有先给硬盘分区,直接把吸收来的东西一股脑儿丢进去,以为反正容量大,结果悲剧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分了区却也无法很好地整合信息,就好比一个360G的硬盘,只分了两个区,一个区4G,一个区356G,然后基本全部的信息都塞在4G区,填满了后面的就冲掉前面的,人的大脑看起来在不断更新,整体的潜力却完全没有发挥。
2011年我发现自己思考问题时还有缺陷,经常被别人的逻辑谬误绕进去,于是我就开始系统学习如何阅读和思考,当时先看《如何阅读一本书》,然后又看《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这一看我才发现,在发达国家的高中就需要普及的批判性思维训练,我倒30多岁大脑依然一片空白。
#读图法,我是如何去啃硬书的#
像《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虽然名气很大,但是内容庞杂,结构不清,作者也是想起一节就写一节,要u把他的脉络理清楚是很难的,至少按她的目录去整理框架非常辛苦。
好在小学时我们学过一个本方法,先把作者每一段、每一节、每一章的重心思想概括出来,或者摘录出来,然后一段段把作者的大纲拼起来。
关于如何做出好的读书笔记PPT,我有一些建议送给你。
建议一,选对书
第一种是流行快餐书,营养价值不广告,但是宣传到位,很多人想看却没有时间看,你读书PPT做得好,会比较容易引发看过或者没有看过的人的共鸣。
另一种是干货书,哪怕真正的读者很小众,如果你能深入浅出把它讲明白,干货自己就有传播效应,比如我做的《如何阅读一本书》PPT
总之,要么很主流,要么有深度。
建议二,选对人
有些书的作者和出版社非常重视新媒体宣传,在微博上也很活跃。如果你选择他们出版的书做PPT,而且做得很好,他们会主动找你转发,这会给你带来传播的能力,引起更多人关注。
建议三,选对路
读书笔记有三种做法:
1,抄录精华,做警句体,适合心灵鸡汤书。
2,梳理框架,图文讲解,适合学科体系的书。
3,切入角度,重点讲解,适合结合现实吐槽的书。
建议四,选对势
好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呼应时代,做读书笔记PPT完全可以跳出书本的框架,主动和时代或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互动思考,把做书摘的过程变成对照现实问题进行学习思考的过程,会比单纯的书摘PPT更有含金量。
建议五,选对法
这个阶段你可以采取“摘录+点评”的模式,为书的内容加入你的思考,把提纲打好,理顺,找一个切入点,并考虑从不同的角度来组织你摘抄的材料,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框架。

我看的书都是比较 很八卦的 哈哈
看书除了专业书,杂书也可以多看呀
我买过一本书关于拆书的,现在拆书帮也挺火
买的吗?还是有电子书?
规划君搞活动啊~抽到的
有,你搜下
什么叫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