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读书笔记——《大国货币Ⅲ:文化篇》(一)
7月阅读了《大国货币Ⅰ:政治篇》,本月阅读文化篇,本书以主要国际货币为线索,探索文化、宗教在其中的作用。
文化版图与货币霸权
“任何一项事业的表象背后,都有一种无形的支撑这一事业的时代精神力量;这种表现为社会精神气质的时代精神与特定社会的文化背景有着某种内在的渊源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精神力量决定着这项事业的成败”。广义来看,经济发展也许从来都是一个文化过程。
西方文明主要源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这三个截然不同的文明在近代都汇入了西方近现代文化。古老的中华文明却是个整体,偶有兼容并包其他民族文化,但仍保持古老的风貌。文化的基本精神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以现世为基础,通过伦理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肯定和约束;西方传统文化以终极的归宿为基础,通过超越性的宗教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否定和洗礼。思维方式方面,西方文化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重直觉。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中国文化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个人。西方文化受基督教影响大,重视平等、自由、博爱,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王在法律之下”、“司法独立”;东方强调统一性,忽视多元化,法律上刑民不分,法律依附于政权。正是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社会历史进程、不同的意识形态,甚至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现代化过程是由西方首先发起的,而东方却不得不“被革命”;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开始的宗教改革委资产阶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西方的新教支持理性的追求经济利益,于是新教便为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上的合法性;而同时代的东方却仍是封建专制,"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基于以上,西方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进入近代之后,文化的争斗成了最旷日持久、最深入骨髓、最杀人不见血的争斗。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借势输出自己的文化,由此文化安全问题成了一个议题。

文化篇 是第三本吗?
是的,第二篇是军事篇,我暂时没借到,就先读这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