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1天变财女 250066姐妹  36989帖子
发帖
小丸子ariel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三)

小丸子ariel
小丸子ariel   小丸子ariel 2015-08-07 05:30 阅读(2904)

【为什么小米的“参与感营销”你学不会】


首先不是所有的产品读能培养出有参与感的粉丝

小米的手机是智能的手机,智能手机本质是一台小电脑,这种产品具有足够的空间让消费者体现自己的个性,并分享自己的个性玩法引起大家的认同。比如手机可以设置桌面、屏保、下载各种APP,玩法太多太多了。

假如你的产品是一台微波炉,请问你想怎样让粉丝制造出参与感?其实微波炉HIA不是最惨的,至少还能分享做菜的攻略,可能性还是很多的,但是洗衣机和冰箱呢?


做爆品,前提是做一个好的单品,做一个好的单品,前提是这个单品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不同人的想象力。


其次,小米论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黎万强自己在书里有说精力了很长的时间

在小米发布第一代手机时,为了积累50万原始潜在用户,小米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黎万强在书里也坦承:老大带头,亲自泡社群、和用户互动,每天至少15分钟,一般是一小时,从高管到员工都不例外,整整一年。这个在今天又几个公司学得到?


在社群运营上,从来都是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早年玩论坛,一开张就开几十个分论坛的,死得快,好论坛都是慢慢做起来,慢慢找到新版主,慢慢扩张的。


后来写博客,一开始就列一对目录写N个芳香的,往往写不出名堂。专注一个领域,倒是成就一批专业博客。


而后来流行微博,真正的微博红人,哪个不是身上有一个明确的标签?


积累品牌的过程是很慢的,但是积累起来了,就可以加速成长,问题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太多的人担心“快鱼吃慢鱼”。


雷军总结的关键词专注,说起来很对,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想在一二芳香做出足够大的深度和影响力,光凭专注就很不容易,还要找到足够大的市场让我们专注更不容易。所以很多企业的运营策略其实是多元化的,借助自己的资金和经验,在不同但相关联的领域,甚至是不相干的领域做到多元化投资,可能是获得商业回报的更好方式吧。


发烧的人很多,但是又发烧又会玩的人才是王道


怎么叫发烧?是你逼别人更专业。

怎么叫会玩?是你比别人有创意。


看到小妮的各种经典营销案例,你敢问自己,如果你是雷军,你会和他一样把“致青春”玩得这么有情怀吗?如果是你,你会想到做一个晒一晒用过的手机拼图发微博的创意,并能够马上找到人做出来上线吗?


有了“专注”,才能“极致”,有了前两者,才能“快”。三者合一,才能积累“口碑”。



【你的碎片化时间用途越多,你的生活选择就越多】


人有没有办法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系统的工作?或者说在碎片化时间工作模式下,我们能否依然连续喝整体化的思考,同时又不丧失快速反应能力?


事实上我们仔细回忆写文章的过程,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下笔如有神,给你一个安静的时间段一蹴而就,第二种情况,你写了好几个开头,都无法深入下去,只能换个时间再写。


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的结果?其实答案是很简单,文章写起来顺畅往往是因为你原来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积累,所以有一个安静的时间段就能下笔千言,加入你对要表达的问题缺少积累,有再多时间也无法写好。


明白这一点,你就会意识到,有些工作的确需要大块的时间,但如果不是提前做够铺垫,这些大块的时间并不会有效果。


我自己的写作习惯是“五分钟”文章法,也就是说:


一份完整的文章+5分钟构思+...5分钟构思+半小时提纲+5分钟构思+...+5分钟构思+半小时提纲+5分钟构思+2小时高效率写作+5分钟修改......


当我需要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往往没办法安排一个白天甚至一个上午的时间,即便安排了也没有灵感动笔。我会预定一个写作时间,在此之前,我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化时间提前构思。


这里讲的构思可以是带着问题查资料、找素材、请教他人,也可以是随手写下一些灵感,这样的构思片段多了,我就会抽出完整的半个小时,把碎片化灵感整合成一个提纲,或者一个小段落文章,然后继续积累素材。攒的内容多了,自然有些的欲望,那个时候我两个小时就可以一口气写完5000字,甚至10000字的文章,而且质量还不错。


写文章如此,很多其他的工作其实也是如此。比如营销策划、项目计划、书籍出版,很多智力劳动都可以这样利用碎片化时间加以完成。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5)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