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读书笔记——《大国货币Ⅲ:文化篇》(四)
双头鹰的文化交融与货币国家化
俄罗斯与欧洲、亚洲交接,其文化便是产生在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中。俄罗斯经历了罗斯受洗、彼得大帝、马克思主义等发展轨迹。纵观俄罗斯的历史,包含六个阶段:基辅罗斯时期、蒙古鞑靼人统治时期、沙皇俄国时期、苏维埃俄国时期以及当代俄罗斯。期间,俄罗斯经历了五次重大的社会文化转型:接受东正教、鞑靼文化的传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当代俄罗斯对社会文化的再定位。有趣的是,在俄罗斯的历史进程中,尽管出现过曲折和反复,但“欧化”方针始终主导着俄罗斯的历史进程。
“罗斯受洗”接受东正教,预示着俄罗斯欧化道路的开端;鞑靼文化的传入并未被俄罗斯人接受,确实相反的,而俄罗斯文化带有亚洲痕迹是因为其自身漫长的农奴制;彼得大帝改革是俄罗斯“欧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但其改革目的却只是想通过“西化”来巩固封建专制和农奴制;马克思主义传入,苏联诞生,而苏联经历了繁荣,最终却以解体结束;当代俄罗斯,“融入欧洲”成为了其历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文化转型。
文化上的中间性和兼容性影响着俄罗斯文化的模式和水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俄国基本还是一个农业社会。经历封建时代的改革,但改革的目的仍是维护封建统治,因此使得俄国资本主义受挫;苏联时期,内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失误、文化体制封闭、“军事化”霸权主义的推行、宗教问题上的失误、忽视全球背景下的文化安全,外患:“和平演变”文化渗透、“普世价值”意识形态弱化论、大众流行文化渗透到公众生活、动摇传统语言根基,一切的一切,最终苏联文化表现出了其的不成熟,最终苏联解体。
俄国的卢布也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沙俄时期的维特币改革、苏联时期的卢布国际化尝试以及当代俄罗斯的卢布国家化过程。经历过过金本位制以及卢布的兴衰,对当代俄罗斯实现卢布的国际化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得过程。目前,卢布国际化的优势在于能源方面,但阻碍仍很多。相对成为世界货币的艰难,卢布成为独联体区域货币的可行性和可实现性要大得多。
从苏联的经验来看货币的国际化离不开文化建设。
-
宁静的夏宁静的夏引用 @ TS @ TS 的话:对俄国最开始的历史一点都不了解很有兴趣哈哈
俄罗斯确实有意思,一直在走“欧化”道路;当今对普京的政策也很有分歧,历史真的是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有待好好去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