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年的8760小时》读书笔记(一)
偶然的一次看到电视上一档自称是“严肃的辩论节目”奇葩说,恰巧那一期艾力在进行辩论,于是百度了他的资料,看到他出了一本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书《你一年的8760小时》,觉得对时间单位的描述很有趣,于是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整本书。
读完整本书, 我发现里面并没有从技术层面来教大家如何进行时间管理,而是分享了一个又一个发生在作者身上以及身边的真实故事和经历,也发现其实所有人都一样,无论成功与否,都会经历迷茫、低落和无助,而人生的道路也因为这些经历而变得千差万别。有的人选择逃避困难,择一处安全稳定地带而终老;有的人越挫越勇,奔着更高更险处进发。。。(不过,读到后面觉得有些啰嗦和重复)
☆☆☆☆内容梗概 ☆☆☆☆
第一章 你那么拼,为什么还是没有回报?
第二章 把自己当做公司一样经营
第三章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第四章 尽你所能,把时间用到极致
第五章 如果你想走的更远,请与人同行
第六章 以成长之名,向死而生
第七章 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还努力
☆☆☆☆ ☆☆☆☆☆☆☆☆ ☆☆☆☆☆☆☆☆ ☆☆☆☆☆☆☆☆ ☆☆☆☆☆☆☆☆ ☆☆☆☆☆☆☆☆ ☆☆☆☆☆☆☆☆
☆☆壹☆☆成功=方向+方法+努力,盲目的努力愚蠢,不努力却可恨。☆☆☆☆
作者提到他父亲曾对他说:”懂一百个道理,不如懂一个方法重要;一百次的感动,不如一次行动有帮助。“
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习惯了在每年初立下宏图大志,在看到一些励志语录、励志事迹的时候发誓奋斗,但也只是在立大志和拼誓言吧,真正的去努力将这些变成现实的人有多少呢?
我一直相信,只要努力就不会被饿死,无论在哪里。事实也是如此,我没被饿死,但我也没有努力。就”差不多“的活着,活的”差不多“。
就像MC热狗唱到的
“……差不多的反复总是差不多又一无反顾 差不多的感触总是差不多又重产物 差不多的孤差不多的毒 一条差不多的路我吃着差不多的苦……
我是差不多先生我的差不多是天生 代表我很天真也代表我是个贱人 这差不多的人生这个问题艰深 差不多先生我的差不多是天生 代表我很天真也代表我是个贱人 这差不多的人生总在见缝插针”
我属于间接性神经病整理癖严重患者,一段时间就要把家里面里里外外的东西从头整理个遍,也包括自己的心情、状态、生活和工作目标。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不但没有效果反而比整理之前还要乱。于是就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着,累觉不爱。
纠结是因为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横冲直撞是因为没有方向。每次都认为找到了方向,可很快又有了新的方向。现实的我总和我心中不断变化的幻想中的我有太大的鸿沟难以逾越。
说到方向,曾经的我很盲目,其实到现在我也还是迷迷糊糊的,要不然也不会重复前述事情不能自拔。每当有人问有关目标、理想的问题时,我都安慰自己“活在当下”。殊不知,这是对“活在当下”多么大的曲解与侮辱。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样用“活在当下”伪装洒脱来掩盖真正的自己。不敢承认,我,没有方向。
没有方向,就像在野外生存时没有指南针,只能在那无尽的兜圈子,以为马上冲出丛林了,没想到又是回到原地。一次次的失败,会让你开始怀疑自己,甚至自暴自弃。但,我们并不是真的只身一人身在丛林,我们有父母、亲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我们自己。当没有方向的时候不妨和父母、亲人、朋友们多交流,因为我相信每个人的一生都有那么一个迷茫的阶段,也许从他们的经历中可以找到一些你要的蛛丝马迹。随着这些蛛丝马迹,我们需要学会与自己深刻的对话,虽然我们每天呼吸着,生活着,但是真正留给自己的时间有多少呢?真正了解自己的又有多少呢?
通俗一点,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小时候老师让我们谈理想,想成为科学家、歌唱家、思想家的不计其数;上高中谈理想,大部分应该都是考上好大学吧;在大学谈理想,可能更多的是毕业找个好工作,找个合适的人结婚,生子…………,那到头来,你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书中提到了“角色定位法”。
人生目标,具体到我们个人,可以理解成我们最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人活着,一生被分派了很多种角色,子女、兄妹、朋友、同事、父母、领导等等,这不同的角色交织在一起,绘成了我们的一生。
运用“角色定位”,将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或者最希望达成的事情写出来。比如,作为子女,我认为合格的子女是能够孝顺父母,每年带父母出去旅游,那如果做到这一点,在子女这个角色中,你就是成功的。
其他的角色以此类推,我们没有必要按照畅销书所谓的成功模式照搬照抄,我们最大的对手仅仅是自己呀。那就从现在开始,先找到自己的方向,努力比昨天的自己做的更好一些吧~~

真正能做到的 估计都成功了
我没有成功 就是因为我还做不到啊
要努力每天都比前一天更进步就好啦~慢慢就会成功咯,不成功也起码接近成功嘛
是的 是的 所以在努力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