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书不在多而在精。看过了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之前我看过一本书过后却没有多大受益,往往是读过了却没有真正了解一本书到底谈的是什么,作者写作主旨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一步步论述的。原来我以前并没有主动地阅读,也就是自己并没有主动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看似在读书,脑子却是停滞的,看书也就成了看文字。那就成了一种以消遣为目的阅读。而我们看书尤其是看一本好书,绝不是仅仅为了消遣,而是为了从中学到东西,增进自己的理解。本书开头作者就提出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本书属于完全的实用性的书籍,全书都在讲阅读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作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要想达到增进理解为目的的阅读,起码要做到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对照看看,发现之前我的阅读连第二层次也没有达到,顶多也就比基础阅读多那么一点点而已。
基础阅读:指不需要借助任何字典等工具可以通畅地阅读所有的读物,而一个人大概在小学毕业时也就可以达到这一层次了。
检视阅读:就是可以大概了解一本书的基本架构,以及判断值不值得你再进一步进行分析阅读。而如何检视阅读作者也给了两种方法:
一种是有系统地略读或粗读。可以先看书名页,然后很快地看下序,再研究下目录页,概括性理解一本书的基本框架。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如果是新书,也可以读一下出版社的介绍。然后挑几个跟主题相关的篇章来看。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把书翻一遍。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而另外一种检视阅读为粗浅的阅读。当第一次阅读一本较难的书时,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就算最难的书也快快读一遍。而这两种方法也不是独立的,可以相辅相成。
分析阅读,就是找出一本书的骨架。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包括:(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体分类(2)简单的说出整本书在谈什么,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3)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诊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包括:(1)诊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2)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3)找出作者的解答。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包括:(1)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于批评(2)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3)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而批评观点也有特别标准:(a)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b)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c)证明作者不合逻辑(d)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主题阅读,也就是最高层次的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支出,提出一个所有书谈到的主题。甚至是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有提过的主题分析。
目前阶段,我在努力让自己的达到分析阅读的层次。书中也告诉了读者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主动的阅读基础是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第一,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第二,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第三,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第四,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在进行分析阅读之后,提出的四个问题也就可以回答了。在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的四个规则可以帮助我们回答第一个问题,第二阶段的四个规则可以帮助我们回答第二个问题,而第三阶段的七个规则可以帮助我们回答第三、第四个问题。
在以后的阅读中我要学会去提出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在阅读时,在书上做笔记也很重要。那会让我保持清醒,并且不断地思考,因为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讲的还是写的。而将感想写下来,也可以帮助我记住作者的思想。
总体来说,这本书的实用性还是挺强的,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阅读技巧。在许多规则中慢慢地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一本书。

有的时候读书是和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关的
不同的时间读同仪本书 感觉和心得都不一样
不过写读书笔记确实很有帮助
已经收录到 财女读书 9月的读书笔记了 欢迎分享更多的好书
恩,我现在读书就尽量慢慢读,不追求数量,追求质量,好书不怕二次或N次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