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高处——评《聪明的渔夫》
文/旋栀
《聪明的渔夫》算得上是我的童年启蒙读物,估计当时只是觉得有趣吧,也琢磨不透其中的道理。这十几年里,我已从贪玩的芭比成长为朝九晚十的杜拉拉。在奔三儿的年纪,再一次翻开这本妙趣横生的绘本,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碧海蓝天之下,衣衫褴褛却怡然自乐的渔夫蠢得让游客费解。游客步步为营,为渔夫规划出成为富翁的蓝图,可他最终心愿也不过是“晒太阳打瞌睡,看着大海发发呆”而已。兜了一个大圈子,最后还是回归原点:这就是渔夫现在的生活啊。
你能说,单纯又知足的渔夫不聪明么?
而游客,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我们以“争当人上人”当幌子,在这个快节奏高消费的物质世界里摸爬滚打,在升职、加薪、理财这些物质利益上锱铢必较,早就把海因里希的《聪明的渔夫》抛到一边,却把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奉为经典,正是因为想要的太多,生活逐渐露出了刻薄的一面,我们被缚于自己编织的一团乱麻中,体会不到快乐和轻松了。
这是一则关于虚荣和野心的幽默故事,也是一场围绕金钱与幸福的哲学探讨。很多时候,当我们为找不到幸福而苦恼时,并非是幸福真的远离了我们,变得遥不可及,而是我们自己迷失了方向,缘木求鱼。活的累的人往往混淆了一个逻辑,把“知足常乐”当成了“不思进取”。非也非也,只不过是有的人与别人攀比的欲望小,他们步调缓慢但也一直向前走,可能不会取得杰出的成就,却享受了生活乐趣。
在这一点上,我的闺蜜一直是我的榜样。她考研失利后没有一蹶不振,开开心心的去做一份看似繁琐枯燥的编辑工作,终于有一天她拍的照片被选中做成杂志封面;工资不高,就不追求什么大牌,一个白帆布袋子也能背出文艺的味道;失恋之后不抱怨,云淡风轻的开始自己的生活,不急不燥地期待下一段缘分。其实说到底,真正的幸福是脱离物质追求的一种心灵感受,不受地位、权势、财富的约束。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的闺蜜就是一个聪明的渔夫。
一个常读常新的故事,必是能经历岁月的洗礼,启发一代又一代的人。《聪明的渔夫》就是这样。而这一版的绘本,非常具有视觉吸引力,人物神态逼真,风景色彩绚丽。幽默又贴切的译文也给这本书增色不少。
忘了说,今年闺蜜送我的生日礼物就四个大字——“不去高处”。不去高处,自有风景,这就是渔夫的大智慧。

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我之前听过的
说一个商人问渔夫 为什么不去工作 不去赚钱 每天在这钓鱼。渔夫就问赚钱了为什么。商人说为了更好的生活,然后最后渔夫说他已经在过着他想要的生活了 之类的
差不多就是这个故事,耳熟能详
哈哈 想想还真的有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