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一盆花 晚上一盏灯——《水流过 星月留下》读书笔记
如果不是看了王鼎钧先生的《水流过 星月留下》,还不知道90年代纽约生活的华人文人所在关注什么,经历什么,思考什么。
旅美台湾作家王鼎钧先生1925年生于山东临沂,1949年到台湾,1978年移居纽约。这是他于1996年4月至1997年11月间在美国纽约写的日记,关于人文、社会、宗教、教育、移民等方面。文字干净通透,话题也发人深醒。
他的文字美,美得连标题都似秋天的茉莉飘香:“一九九六年四月——当海角也有四月天;五月——当花信风吹过;十月——飞絮一样的欲望;一九九七年三月——寻金记:山中多白云;五月——用今夜星光,点亮明天的太阳”。
看到“强迫自己坐在书桌旁边,远离沙发和弹簧床,不看电视。”不禁莞尔一笑,大师也是凡人,距离感缩小,代入感渐强。
书中有趣的事亦多。还有对事件真伪的解读。如“华人与犬不得入内”名言是剪接而生的,用以“激扬民族自尊,同仇抵辱”。
也有生活中的小方法。劳作整理后院的方法“蹲下来种花施肥拔草是错误的,正确的姿势是跪着的,挟带重物不可双手端起来,要抱在胸前。”
也有值得思考的财务问题与个人发展问题,笔墨虽少,却让你对价值观有了更深层的思考。“你的经济状况如何?”有人问他,如果是你,会从什么角度回答?定是以“我的经济状况”为开头吧。而王鼎钧先生机智地回答:“走在街上遇见乞丐,我还能给他一元二元......中国大陆或台湾发生重大天灾,我还能捐一百两百,家乡故旧有人要盖房子,我还能资助他一千两千。”
财富的价值用在难处,用于国处,用到家处。这不正体现了先生宽广的情怀么,为人的价值。
他也替人指明方向,人在社会,必须得有真本领,马虎不得,学得实在,总有出路。简单一则故事,五年前哈尔滨某女孩来到纽约寻找出路,迷茫处,得到先生点拨,鼓励她回国学气功推拿,她回国苦学五年后,带着真本领回了美国,“一家医院聘用了她”。
他也对现今普遍存在问题引发怀疑与质问,“茶会说简体字,并未切断文化”,’简’是否尽善尽美了呢?”“否定之否定不等于原肯定。”
对我而言,除却作者写的“宗教”让我水土不服外,也有沉重的话题,如战争。但随着一页页翻着,也丰富地讨论着移民问题、社会现象、环保问题,文化教育,雪球越滚越大,思考的空间越变越实。那就各摘所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