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为何会伤人》有感
这本书与我两年前看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感觉相似,对于我的认知,我觉得算是心理层面上的书,你要一直在自我思考,自我认识。并觉得难理解,说的都对,又觉得似是而非。
书中的四个部分
一、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二、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三、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四、中国式家庭
看这本书,我脑子出现最多的是我父亲与我母亲的相处模式,我父亲算是影响我三兄妹至深的人。由其我二哥。父亲与母亲,打小时候到现在经常性的吵架,永远的不和谐。我的角色,到现在我对于这个家庭都有深深的无力感。我想起来自己有一段时间特别的自卑,显得郁郁寡欢,那时候我的二哥也开始了逃课,到处玩,我的大哥也想通过努力改变,但是都逃不出一个怪圈。不是要怪谁,就像书里说的,我们要去承认这个事实,你不能改变你的父母,你只能改变你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是最容易的。
还有教育孩子,我们养孩子的的目的,对于孩子的期求,对于要求孩子的种种行为,真是一切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自己,是自己所需要的,还是强加于孩子,这都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们报名参加那么多的课外班,真是孩子所需要的吗,还是我们自己虚荣心。当有客人来到家里,我们要求孩子表演什么的,如果不表演什么的,就是不聪明吗?我儿子现在还没这些才能,我也没怎么做,但是我承认我心理有着急过,觉得他很多东西都不会。但是根本原因还有,我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陪伴他。没有真正的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要考虑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孩子。要怎么做才是好的呢?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我深深的相信。所谓自卑,也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获得内在父母的爱没有信心。因为我的本身就是重男轻女的产物。我一度很自卑,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在这个唯男子才是香火。在这个南方小城里,由于重男轻女产生的多少悲剧,就前段,因为特有的“两顾”,公公把儿媳残害。原因很简单,再生个孩子以继两家的香火。我一直是很有主见的,但是是基于父母不反对的情况下,我可以跟我妈妈吵架反抗,但是我受不了他们偶尔的示弱,内疚感由其强烈。这也决定我在重大事件显得无主见,但是内心又无比的难受。
这本书让我一直反思我内心而所想所感吧。认识我们自己,改变自己。我首先想要改变自己,就是时常显得自己的无力感。
书中摘要:
1.挫折商,所谓挫折商,就是一个人在应对挫折时形成的一些良性的应对方式,一定程度的挫折可培养一个人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多向度思维,让一个人考虑事情更全面。
2.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更重要。
3.父母分三种:每一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批评你;第二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第三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
4.家是港湾,爱是退路。

阿素分享的好,很赞。
很多家庭都这样 对自己亲近的人 却伤害的很深。。
笔记写的很好哦~~我只对中国式家庭有更深的感触。
恩,是啊。对陌生人很好,对自己亲近的人反而很差,这是尤其要反省的
我小时候父母感情也不是很好 那时候可能真的为了生计吵架 对我们内心的影响很大
我们那个年代似乎家家都有这样的情况 好在我们家的孩子三观还正 否则一个个都可能被扭曲![[开心]](http://static.talicai.com/emoji/qq/emot8.gif)
有的时候 我会和以前的比 老一辈那些人 家家都好多孩子 很多不也都成长的很好
现在一家一个孩子 反而 这个三观。。。。 家庭之间。。。。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