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读中记01
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提到过一种阅读学习方法,即在一本内容丰富的书中,如果你能学到一点并加以应用。这本书无论你是否读完,它都算体现的自我的价值。所以,对于看书很慢的我来说,就抱着慢慢读的态度,开始了这样的读书笔记模式。
----------------------------------------我是分割线君------------------------------------------
如果不是急切地要去搞懂时间管理这回事儿,我想,大概我一辈子都不会去关注一个叫柳比歇夫的生物学家,尽管《奇特的一生》的作者格拉宁也说不清楚柳比歇夫同志到底是不是可以明确地归为生物学家,因为他一生涉足的知识足够广且每个范畴都有惊人的成绩。我甚至觉得,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当做传记来读,因为它展现给我们的就是一个相当传奇的科学怪人对于时间这个东西的数年调教。是的,他像爱着自己一样地爱着时间,这份爱基于理性,而又不止于感性。
赛纳卡曾经说,一切都不是我们的,只有时间。
当一个人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基于自律,他便会孜孜不倦地开僻一切资源,斩除一切阻碍地奔向它而去,而在这个过程中,总要先学会与时间为伍。
想要与任何事物中的一项和谐相处,自然要先了解它,掌握它的特性和规律。但是柳比歇夫用他一生的时间记录经验告诉我们: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所以,他认真的对各项工作的加以归类,精确地计算和记录着它们所要花费的时间,最后又对它们进行总结,以至于,他竟然在这个过程中,构建了时间的生物维度,他了解了自己在各类别的知识储备中所分配的不同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枯燥的统计工作完全是出于自己的主动。我想说,理想的力量总是那样的伟大,以至于我们忘了途中的酸苦。
这让我想起了,为了完成写作《史记》而苟活下来的司马迁。在中国的汉代,耻辱莫过于被处以宫刑的人,而为“罪臣”进言的司马迁为了活下来,放弃了尊严,放弃了友情,放弃了忠孝,竟然主动请求了宫刑,因为他心心念着的是要完成司马氏家族的使命,著作《史记》。尽管我们现在无从考据司马大人对于时间的利用,但是却知道他曾经为了查证一个论点,行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
这些常人无法想像的自律,大概是每个有目标的人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而且我们并不用觉得在实现目标中他们所经历的物质条件以及精神压力是多么苦的一件事,因为能够忠于自己的爱好和理想的人,才会觉得自己才是幸福的。

加油 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因为时间管理的好吧 所以我们也要学习
对了 如果喜欢看书 也喜欢和大家 分享 而且你也晒书单了 可以来加入我们的微信群 我们的要求 就是坚持每个月输出至少一篇读书笔记
嗯 你先去参加 活动 晒出16年出单
#财女读书会#晒2016年书单,免费领取电子书http://www.talicai.com/post/193724 这个是号召贴 去看看吧
亲爱的 你这个要回复到 号召贴里 到时候方便我们统一发放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