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1天变财女 250066姐妹  36989帖子
发帖
冰淇淋小仙女不能吃冷饮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001

        这本《追风筝的人》是前一个月看完的。本想写现在即将读完的这本,可是又怕时日久了,对它的记忆模糊了。我读书从没写过类似于读后感这样的文字,总觉得这好像把读书变成了一项任务。但回头细想,也可能正是因为我从不做笔记,所以读过的书,随着时间推移,印象淡了,说不出那些书里的细枝末节,只知大概是讲述了什么。惭愧。


       书的开篇,真的颠覆我对阿富汗这个国家的印象,印象中的这片土地都是充斥着战争、贫穷、难民...作者通过叙述童年旧事,把当时阿富汗的风土人情,繁荣和平的景象也娓娓道出。总是能想到漫天的自由飞的风筝、暖和的羊毛毯,阿米尔和哈桑坐在树上嬉笑玩耍的美好画面。


        作者是幸运的,因为他的童年时期,正处于阿富汗的黄金十年,国内相对和平,经济获得稳定发展,毕竟至少对于后来千千万万的阿富汗儿童来说,他的童年是安定的。但是他与哈桑又是不幸的,安定的生活并没有朝人们希望那样发展下去,命运多舛的阿富汗便迎来了它长久至此的动荡不安.


        一场风筝比赛,一个从小就疯狂崇拜希特勒的恶童,从头到尾目睹这让哈桑和他都永生难忘的凌辱的阿米尔,一切都从那个下午开始,阿米尔真的成为了父亲认为的那种孩子,没有担当,自私懦弱。


        然而阿米尔也因对哈桑的背叛感到自责与痛苦,不知怎样面对哈桑的他,还把这种感情转化成了仇恨,因为从那之后哈桑的声音、面容、对他的关怀,为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成了抽打阿米尔的鞭子,这让一个孩童在深深的痛苦中不知该如何处理。所以他选择了逃避,设计逼走了哈桑。


        不久后,阿米尔也跟随父亲逃亡到美国,他们从在阿富汗富足的生活一下子情景转变到在美国的生活,还是让人感受到了些许潦倒。也许是对故土的思念,对国家的忧心,阿米尔的父亲在他订婚后随着病情的发展,离开了人世,读到这里我很难过,因为很喜欢这个父亲的形象,高大、有威望、为人刚正耿直,总觉得这样的人应该要留得久一些,即使读到后来也知道了这位父亲做的许多事也为了赎罪。还有拉辛汉,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把阿米尔指引上了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并揭开了那个惊天谎言,哈桑竟是父亲与阿里的妻子所生的孩子,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


        拉辛汉在阿米尔去阿富汗之前对他说“一个没有良知的人是没有内疚感的。”阿米尔当时仅十二岁,当看到哈桑为他受到那边侮辱时没有站出来,也符合一个十二岁孩子恐惧的天性。但正因为他的良知,才负疚至今。读到这里我也能释怀了。因为我这个看书的都在责怪他,读到悲伤处,心里都会问怎么可以这样对哈桑?怎么可以这么对一个一片赤诚的孩子呢。


        在内心挣扎与接受这个事实之后,他再次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也终于坚定的走上了那条自我救赎的道路,在经历了几次差点失去生命的波折后救出了兄弟的儿子索拉博。那时候的他和父亲是一样的勇敢、坚韧、执着。


        从哈桑对阿米尔的“为你,千千万万遍”,到阿米尔为索拉博的“为你,千千万万遍”,故事终于也算圆满,不用再去害怕那往事自行爬上来时的痛苦与愧疚。

查看全部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