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1天变财女 250067姐妹  36993帖子
发帖
TS

【TS听书笔记】范蠡与文仲

TS
TS   TS 2015-11-17 02:36 阅读(8935)

文仲,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后定居越国。著名的谋略家。

范蠡,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道家学者和经济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他们两位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王勾践。范蠡和文仲是越王勾践的谋臣。越王勾践兵败于吴时,奉勾践之命赴吴议和。按照吴越双方议和的条件,勾践夫妇偕范蠡在吴国做人质,文种主持国政。本来勾践想带文仲随同的。范蠡愿随勾践同行,说:“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到了吴国之后,吴王夫差想劝范蠡离开勾践,帮助夫差。不过范蠡毫不动摇,很坦然说道:“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号,用兵与大王相持,至令获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鸿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之愿也!”


在他们三人在吴国当人质的时候,文仲也没有闲着,不断的给吴王送各种东西,到处打点,把国内治理的也很好。在他们三人最终回到越国之后,勾践在文仲和范蠡的辅佐下,开始复兴越国,并且不能让吴国有所察觉。范蠡建议勾践劝农桑,务积谷,不乱民功,不逆天时。先抓经济,继而亲民,稳定社会。施民所善,去民所恶。协调内部关系,内亲群臣,下义百姓。有人生病,勾践亲自去慰问。有人去世,就亲自去办丧事。对家里有变故的免除徭役。一系列的措施,使百姓得到安定。为了提高军事力量,越国重建国都城。在建城的过程中,范蠡建了两座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小城是建给吴国看的,而大城建得残缺不全,面对吴国的方向,不筑城墙。这样就迷惑了夫差。重视军队训练,提高士气,增加战斗力,组织了敢死队,以最高金额奖励。


灭吴后,范蠡劝告文仲,以“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劝文种与他挂冠而去。文仲不听,后来越王勾践听信谗言,赐给文种一把名为属缕的剑,说:“你当初给我出了7条对付吴国的策略,我只用3条便打败了吴国,剩下4条在你那里,你用这4条去地下为寡人的先王去打败吴国的先王吧!”于是文种自刎而死。


文仲七策:

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行贿求宠)。文仲行贿,伯嚭受贿。

二曰贵籴粟以虚其积聚(扰乱经济)。越国上贡给吴国的粮食种子是劣质稻种,根本无收成。

三曰遣美女以惑其心志(行美人计)。献上美女西施。

四曰遣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劳民伤财)。建造高楼,和西施嬉戏于此。

五曰遣之谀臣以乱其谋(渗入间谍)。

六曰离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互相残杀)

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养锐待变)


范蠡离开越国之后,先后三次经商,都富甲天下。


范蠡来到了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耕作,兼营副业(捕渔、晒盐),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范蠡仗义疏财,施善乡梓,他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范蠡后来又来到了今山东肥城陶山,或山东定陶),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号称“陶朱公”。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有人说计然是一个人,算是范蠡的师傅。《计然之策》这本书就是他整理的老师的言论。为后来范蠡经商的成功起了巨大的作用。范蠡的这部著作已经失传,《史记》保存了一部分内容。


范蠡的故事有很多,喜欢的可以去搜索更多。


查看全部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